点赞 | 幸福佤村更幸福!腾冲市司莫拉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5月8日,《云南日报》头版“有效衔接10种实践模式”栏目,聚焦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一起来看↓

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村落。“司莫拉”在佤语中意为“幸福的地方”。

司莫拉晨景 赵普凡 摄

2014年前,这里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3.4%。“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风吹”曾是司莫拉的真实写照。

2017年实现脱贫后,当地干部群众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有效助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

如今,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司莫拉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游客在司莫拉佤族村拍照留念 林碧锋 摄

农业为基 铺就幸福新路子

司莫拉依托殷实的生态家底,通过文旅、农旅深度融合,打造一批赋予乡愁的具有文化特色内涵的景点,当地的“美丽经济”火了起来。

“我们按照抓点成典、推典成景的目标,最大限度留住乡韵、乡愁,打造美丽幸福新佤村。”清水乡副乡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介绍。

近两年,司莫拉建成农耕文化观光区,打造云谷公园,建成25个水车集群,种植万寿菊、油菜花、百香果等,让村庄增色、田园增美、农民增收。

赵家清自豪地说,2021年6月建成司莫拉彩色稻田景观后,不仅成为游客到腾冲旅游的热门打卡点,还成功亮相COP15。

司莫拉不断加强美丽公路和美丽庭院建设,让村庄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从腾冲市区驱车进入司莫拉,有10公里道路被改造提升为美丽公路。司莫拉村内有794米的灯笼长廊,随着人气攀升,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司莫拉实施了寨门、寨内栅栏改造,绿化、幸福树公园、幸福小巷、紫藤长廊等环境整治和透绿工程建设。同时,建立村庄保洁机制,形成户集、村收、乡运、市处理的垃圾统一处置模式。”谈起司莫拉的变化,赵家清如数家珍。

司莫拉还在腾冲市率先建成污水处理管网及氧化塘,农户全部完成庭院硬化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

徜徉在司莫拉,用火山石铺就的平坦道路通往家家户户,优美的田园风光与静谧祥和的村寨相映成趣。

文化为媒 注入幸福新动力

走进村内,佤族文化广场、佤族民居墙体画、佤族民宿一一进入视野。

幸福司莫拉 杨峥 摄

通过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司莫拉的佤族农耕、歌舞、四季三餐、传统手工艺等特色文化“活”了起来。

村里不仅收集整理了佤族服饰、乐器、文学作品和生活用品等实物,还传承新米节、搭牛丛等传统节日,举办射弩、爬杆等活动,将各民族文化汇聚在一起。

赵家清带头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少数民族乡贤、致富带头人、光荣脱贫户等为主的“乡村主播”宣讲小分队,开设司莫拉民族文化讲堂,通过火塘会、专题讲座等方式,与村民一起谈变化、讲未来,引导村民更新观念。

“现在的日子,比起几年前,简直比大米粑粑还香甜。”司莫拉佤族村民杨彩芹笑着说。如今,她家的大米粑粑已经小有名气,每年都有许多游客专程前来品尝。

上图为司莫拉曾经的村内道路(腾冲市清水乡供图);下图为如今的司莫拉进村道路 赵普凡 摄

旅游为引 插上幸福新翅膀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司莫拉佤族村开展以“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摸你黑”、摸鱼、篝火晚会、长桌宴等,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参与。

“发展旅游给司莫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什么都好卖”小卖铺店主赵家海感慨地说。

2020年6月,村里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司莫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让每户村民都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今年1月30日,司莫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举行年终分红大会,这是合作社向村民第二次分红,60户村民累计领到10.4万元红利。

司莫拉依托层层叠叠的梯田及优质水资源,打造佤乡风情、古寨乡旅、农旅休闲、民宿示范、温泉休闲、现代农业6种业态,通过佤族歌舞互动、民族节庆活动、民族农事体验、民族文化研学等,丰富了“吃、住、行、游、购、娱、学”旅游业态。

幸福司莫拉杨峥 摄

2020年起,外来企业进入司莫拉,与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共建司莫拉幸福餐厅,成为村集体收入的另一项重要来源。“2021年村集体经济毛收入42万元,今年预计超过100万元。”赵家清信心满满。

2020年12月,在外打工10多年的村民赵仁芹从江苏回到司莫拉,花7000多元租下农特产品一条街入口处的两个铺面,售卖胭脂果、葛根粉、木瓜干等20多种农特产品。“去年‘十一’期间,一天的销售额就有1500多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赵仁芹说。

近年来,村党支部持续开展民宿、农家乐、茶艺师、种植养殖、农民画创作、导游等培训。司莫拉外出务工人员陆续回乡创业,目前建成农家乐10户、民宿4家,近100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2021年,司莫拉累计接待游客15.9万人次,实现收入108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60元,比2019年增加7412元。[李建国]

来源:云南省文化与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