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壮瑶向新生

千年瑶寨保留近400幢明清时期修建的青砖瓦房,已成为“广东省民族风情游”的热线之一。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2021年,舞剧《瑶山那抹红》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之优秀剧目奖。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编者按

清远北江文化源远流长,元明清时期大量中原人南迁,大多通过南雄珠玑巷,经大小北江,然后向珠三角各地流布,造就了清远地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雄踞大小北江的清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通交汇的“桥头堡”。

一直以来,通过挖掘、利用北江资源,清远不断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潜力不断激活,绿色发展再谱新篇。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助力文化强市建设,《南方日报·清远观察》今日推出“看清寻远”系列报道首篇,敬请关注。

“清晨,恬静的瑶寨被烟雨笼罩着,远看山蒙蒙,雾蒙蒙,心也蒙蒙。屋前的红灯笼透着一点点光,温馨、浪漫、暖意顿生。”

这是清远连南瑶族姑娘房丽珍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下的文字和场景,拍摄时间是今年2月底。彼时的连南千年瑶寨,一排排古朴的木屋掩映在清晨的雨雾中,房梁悬挂的大红灯笼发着亮光,抬头看到房顶冰挂晶莹透亮。

清远是广东省内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地级市,全省3个民族自治县2个在清远,7个民族乡3个在清远。独具风情的千年瑶寨,喜庆热闹的壮瑶节庆和特色歌舞,色彩斑斓的壮锦瑶绣,这些令各地游客心驰神往的少数民族风情,是粤北清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岭南文化的独特一笔。

近年来,清远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谋划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化软实力助推社会经济硬发展,不断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陈国飞 黄津

通讯员 房靖洋 刘庆辉

古建筑承载文化密码

千年瑶寨涌现新业态

如今,千年瑶寨仅保留近400幢明清时期修建的青砖瓦房,但仍为规模全国最大、最古老的瑶寨。随着不断修复和盘活,已成为“广东省民族风情游”的热线之一。

连南瑶族,有排瑶和过山瑶之分。

排瑶是因为瑶民习惯聚族而居,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所以被称呼为“排瑶”。

过山瑶则因为其祖先以耕山为主,迁徙无常,“食尽一山过一山”而得名,村寨一般小而分散。

石板铺路,青砖砌墙,黑瓦盖顶,从山下往上看,始建于北宋的建筑群层层叠叠。

南岗排是保存最好的大寨之一,即如今的千年瑶寨,明末清初达到最鼎盛,因规模大,人口多,被称誉为连南排瑶的“父母排”,今望佳岭等多地瑶民从南岗排迁去。

古建筑,是读懂一个地方文化的“密码”。

如今,千年瑶寨仅保留近400幢明清时期修建的青砖瓦房,但仍为规模全国最大、最古老的瑶寨。随着不断修复和盘活,已成为“广东省民族风情游”的热线之一。

“千年瑶寨是一个写满斑驳历史的古寨。”热爱旅游的瑶族妹子房丽珍,曾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瑶寨的一幕幕——

瑶民根据高低不平的地域条件发明了山泉水流通系统,山泉水从一根竹管流到另一根竹管。

在没有通电的年代,瑶民把普通的小竹子经泡水、晾晒、敲打等几道工序后,既可做炉灶起火易燃材料,又可做耐烧的照明材料,照亮了家家户户。

她说,瑶寨里古朴别致的吊脚楼,生火烟熏并举的火炉塘,储粮的粮仓,展现了瑶族人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现在好多移民新村都不建那种木结构的吊脚楼,平地上建的是水泥楼房,少部分在外墙增加了红白颜色元素。”对于这种变化,房丽珍认为,“时代在进步,瑶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

游览南岗,瑶王屋是必走的路线之一。瑶王屋位处古寨中轴线上,和其他瑶胞屋没太多区别,也仅两房一厅。

走过千年,瑶寨并没“掉队”。随着景区资源盘活,村民也返乡将祖屋改造成农家乐、民宿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每年吸引游客数十万人次。

壮瑶新变,仍在发生。

今年3月28日,总投资2.2亿元的连山欧家梯田旅游度假区项目签约,力争通过5年建设,打造国家4A景区。

欧家梯田是连山八景之一“雾山梯田”的一部分,面积达1000多亩,也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原生态梯田,极具开发潜力。

连南加快八排瑶文化旅游新村(即瑶族世界之窗)、㕱嗨最美旅游公路特色长廊、新“三江八景”等项目建设,启动三排瑶族文旅(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油岭民俗瑶寨、金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建3A国家级景区。

今年,连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好古村落、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及大树等保护,加快完成油岭瑶族民居群修缮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四沿”村庄民族特色化外立面改造。力争到2022年底,全县美丽宜居村比例达到80%以上。

民俗歌谣历久弥新

少数民族歌舞频登“大雅之堂”

全市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耍歌堂、瑶族长鼓舞、连山瑶族小长鼓舞、瑶族婚俗、瑶族布袋木狮舞名列其中,少数民族元素占了5个。

2021年,舞剧《瑶山那抹红》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之优秀剧目奖。

清远少数民族歌舞频登“大雅之堂”,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就在连南诞生。全市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耍歌堂、瑶族长鼓舞、连山瑶族小长鼓舞、瑶族婚俗、瑶族布袋木狮舞名列其中,少数民族元素占了5个。

“连山生态优良,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非遗工作大有可为。”今年2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到连山调研,作出如是评价。

连山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抢花炮)”,近年来,连山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推动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连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4项,涉传统音乐、民俗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大节庆“七月香”壮家戏水节盛大开场,万民戏水狂欢。

鼓文化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符号,历史上有“瑶不离鼓”之说。

在连山壮乡,瑶族小长鼓舞是流行于吉田镇三水瑶乡的民间舞蹈,通过模拟造屋的动作,表现造屋的全过程,这与过山瑶频繁迁徙的生活有关。

中长鼓则流行于连南八排瑶民间。穿行于连南县城大街,沿街骑楼的梁柱都修整成为两头大、中间小、呈喇叭形的红色长鼓造型,颇具特色。

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文化大都通过歌谣、舞蹈等口传心授,“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是瑶胞的生动写照。

壮瑶之乡也是浪漫之乡。

每年大年初二至初六,是瑶族玩坡节,也是“瑶族情人节”。莎腰妹、阿贵哥选定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坡尽情游玩,盛装欢唱。

“不会高飞不是鹰,不会唱歌莫谈情”,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对唱情歌相互了解,建立感情后,莎腰妹就主动送一只绣花锦袋给阿贵哥,阿贵哥也会送一副银项圈或银手镯给莎腰妹,作为恋爱的定情信物。

“我县是全市非遗项目、市级以上传承人最多的一个县级地区。”连南瑶族自治县政协主席李春益说,以排瑶为例,现今仍保留有“喜花贵”的古老婚俗、“耍歌堂”等节日活动以及独特的道教化宗教信仰等,这些历史文化特色使得排瑶文化独树一帜。

当前,连南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10个,市级17个,涵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民俗、传统文学、传统技艺和传统医药等7大类别。

过去一年来,瑶族文化(连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稳步推进,连南设计开发文创产品8个种类32款,连南全年旅游综合收入6.83亿元;连山也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融合,2021年,连山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具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连山壮歌)之乡”称号,举办了“三月三”壮族歌圩节、“七月香”云上戏水节等民族特色节庆活动,有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传统技艺流传至今

让瑶绣走出大山

在连南,县里初级中学和青少年宫每年都邀请非遗传承人去瑶绣兴趣班授课,全县有8间中小学校把瑶族刺绣列入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

特色服饰也是壮瑶文化的重要印记。

连山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而女装为无领右襟。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裤脚有绲边,俗称“牛头裤”。

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到了现代,壮族的穿着衣式也已基本汉化。

排瑶保留着古老的服饰,男缠红或黑头巾;女盖头帕或缠彩色绒线,或缠白色蕊心(叫白木通)等。为了美观,男女头上还插白色或花色鸡翎等。

时下,青少年纷纷穿上汉族服装。乍看之下,区分不出是瑶胞。

“瑶族服装服饰也要加大保护力度了。”连南瑶族自治县团委书记房云云观察到,现在穿传统民族服饰的年轻人明显减少,越来越多男子婚礼也都穿起西装。

“我爷爷是瑶老,我是瑶族的女儿,传承瑶绣非遗文化是我终身的事业。”近年来,广东省级瑶族刺绣传承人、清远市党代表邓俊莺热衷于为连南瑶族刺绣工艺培训班学员授课,并持续走进校园培养“小绣娘”。

她说,作为瑶家女儿,自己10岁开始学刺绣。后来在暨南大学打工,半工半读学了服装设计。“接触到外面的文化和繁华,我萌生想法,希望能让瑶绣走出大山。”

近年来,她在连山县城开了瑶绣手工艺坊,其作品曾获首届全国乡村手工艺(刺绣)大赛铜奖、广东省首届刺绣精品展银奖等。她还走进连山民族小学,在瑶绣兴趣班每年授徒数十人,其中还有10名男学生。

“我在尝试将传统的瑶绣融合十字绣、广绣和女书四种非遗文化技艺融合在一起,希望在传承中创新。”作为市党代表,她也呼吁大力推动瑶绣非遗进校园,在连南或市区建设瑶绣研究院或瑶绣小镇,帮助广大绣娘在家门口就业、促进技艺传承。

作为团县委书记,房云云针对传统技艺如何走进年轻人进行了更深入思考。

“我县加强非遗进校园,依托青少年宫开设刺绣等公益班,还针对绣娘开设免费培训班,从刺绣技艺到销售等开展全面培训。”他说,连南还增设了流动少年宫站点开设公益课程,并由乐瑶社工服务中心承接长鼓制作等服务项目,未来还逐步增设一些青年交流平台。

在连南,县里初级中学和青少年宫每年都邀请非遗传承人去瑶绣兴趣班授课,全县有8间中小学校把瑶族刺绣列入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

2020年,来自连山和连南的全国人大代表韦庆兰、何桂芳,以视频形式展示了瑶绣画作《少数民族高铁梦》,表达对广清永高铁项目的期盼。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韦庆兰还现场展示壮族刺绣“石榴花”。

在连山,韦庆兰还推动成立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开展研学体验活动,吸引周边学校师生与企业员工纷至沓来。

“我希望绣娘可以带着娃,绣着花,绣出致富路。”韦庆兰说。

■声音

连南瑶族自治县政协主席李春益

瑶族文化是

清远不可或缺的

文化名片

“瑶族文化独特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清远文化的知名度,是清远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清远不可少的一张文化名片。”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政协主席李春益看来,瑶族文化具有的独特性,其传承与发展可以丰富清远文化内容,使清远文化更加凸显区域性、地方性、民族性、包容性,使清远文化区别于岭南其他区域文化及广府文化、客家文化。

李春益表示,排瑶的历史与南岭区域、粤北地域社会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在清远传承、保护和发展瑶族文化,对进一步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清远社会发展有其特殊价值和意义。

进入新时代,瑶族文化传承与弘扬面临多方面问题,如何破局?

李春益认为,一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尊重和弘扬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二要守正创新、固本培元,深入挖掘、整理、传承、弘扬瑶族传统文化,推进瑶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融通,不断汇聚瑶族文化影响力。三要加大投入,支持非遗文化走进校园;邀请有关专家,定期对民间艺人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表演展示的规范化水平,并提升其艺术创作能力。四要开展非遗文化“比武大练兵”,以竞技比赛的方式提升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及舞台展示水平。五要文旅融合盘活非遗文化,推动瑶族非遗文化技艺类向文创产品发展,瑶族非遗文化表演类在“稻田鱼旅游文化节”“开耕节”“瑶艺节”等旅游文化节中充分展示文化价值,瑶族非遗文化饮食类开办农家乐旅游项目转化为经济效益,让传统民族文化在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注入旅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