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明确家长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着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学校可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从“家事”升级为“国事”。近日,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南都教育联盟针对广州市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面临的难题以及家庭教育的需求等四方面进行调查,据此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学校教育的有效影响下,带动和指导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以巩固家校共育成果,使家庭教育更具实效性,使孩子们在良好的家教环境下健康成长。本次问卷通过学校派发,面向中小学生家长,回收有效问卷15021份。
A
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篇
父亲缺位?平等的亲子关系成为主流!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家庭中,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家庭成员是母亲,占比高达52.81%,父母亲一起陪伴孩子的占比为25.3%,而父亲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家庭占比仅为8.6%,甚至低于其他方的占比。可见当下家庭教育的主体仍以母亲为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现象较为严重,调查中也有许多反馈者提到,希望父亲能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
从与孩子相处的关系来看,超半数的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平等和谐的,15.9%的家长认为,父母的地位要高于孩子,19.86%的家长认为,孩子才是亲子关系中的核心。同时,37.55%的家长认为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是孩子的朋友,27.62%的家长则认为自己在孩子面前主要扮演的是严师的形象。
超半数的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超八成的家长认为自己能在孩子心情不好的大部分时候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在关注孩子方面,27.51%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品行,25.09%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性格培养及情绪状况,37.13%的家长最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总体来看,大多数家长认同与孩子平等的相处方式,并愿意扮演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比起学习,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们品行和性格的培养,他们希望能和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沟通,更加了解孩子,愿意在孩子情绪不佳时给予帮助开导。
B
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篇
面对孩子犯错时,近半家长会选择“讲道理”、“允许孩子申辩”
家庭教育中,是否有和谐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成效。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施以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也考验着父母的智慧。
当孩子犯错时,哪种批评方式对孩子最有效?46.04%的家长选择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43.55%的家长选择“与孩子讨论,允许孩子申辩”;仅有1.99%的家长会选择“冷处理,让孩子面壁思过,写悔过书”。
都说在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那么,我们广州的家长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对孩子进行教育呢?调查显示,29.19%的家长“会经常与孩子交流,进行家庭问题的讨论,如开家庭会议”;29.89%的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社会劳动、家务劳动等亲子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此外,有18.38%的家长会“对孩子的活动和行为安排妥当,做好规划,有时会用命令的口吻”;有14.85%的家长表示“比较忙,没时间管孩子,看到孩子有错喜欢用训斥的口吻教训孩子。”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家长感到最大的困难是“父母的意见,孩子不愿接受”,该选项占了35.62%的比例。而“有分歧时双方都无法平心静气解决问题”、“不知道用何种方式与孩子交流”、“基本无困难”这三个选项则较为“势均力敌”,分别占比20.19%、21.29%和22.9%。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处理时的状态也反映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把控能力。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61.86%的家长“希望能得到帮助”,28.64%的家长表示能“得心应手”地处理;9.5%的家长表示“无能为力”。
上述结果显示,家长在家庭教育上还是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待家庭教育还是有理智的态度以及科学的方法,能与学校教育协调配合发展。
C
家庭教育焦点篇
网络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最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
通过超过15000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收集了广州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诸多困惑,手机网络问题高居榜首,其占比高达53.01%。部分家长认为,后疫情时代,许多活动和教学都在线上进行,给了孩子们更多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对家长们管控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造成了许多困扰。调查中,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态度是这样的:
从数据看出,大部分的家长会认同信息时代无法让孩子和电子产品隔绝,但也有近两成家长是严格禁止孩子接触,有4.47%的家长无法管束,表达出焦虑的心情。
除了手机问题,学习辅导问题也让家长们越来越焦虑,调查显示,34.23%的家长认为孩子们的学习辅导和规划正在困扰自己。家长反馈,许多隔代教育中,孩子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无法起到学习辅导的作用,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习难度的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也难以为孩子们进行学习辅导。
因此,许多家长认为,知识文化方面的辅导和规划应该是学校的责任,应该由专业的教师进行,85.73%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最主要任务不在于学习,而在于教给孩子正确的三观。
另外,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方面也在近年成为家长们更加关注的话题,在此次调查中有30.87%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心理较为脆弱,容易有畏难情绪。
从家长们的反馈意见中,我们也发现“沟通交流”、“陪伴”和“心理”等字眼也成为反馈中出现较多的关键词,许多家长反馈,由于工作原因很难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缺乏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变化了解不多,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绪管理教育也知之甚少,希望学校能为家长开设这方面的讲座。
面对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时,家长也有多渠道求助。“通过教育书籍求助”、“向学校老师求助”、“向其他家长求助”和“向网络求助”分别占比53.45%、52.37%、42.71%、35.16%,而有11.62%的家长表示“没有求助”。
D
家庭教育需求篇
98.25%家长愿意参与学校家庭教育课程
家长对家庭教育有何需求?在问卷的自主反馈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仍是“学习”,包括对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热情,如何提高孩子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等方面的困扰,但除此之外,“学习”关键词提取中,其中近三分之一来自家长们对自身家庭教育学习不足的反馈,55.87%的家长认为自己教育孩子时最大的困难来自于自己缺乏教育的知识与正确的方法,同时希望得到正确的帮助。
80.64%的家长们认为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并有51.16%的家长表示自己正在学习相关知识,另有46.91%的家长表示自己想学,却不知从何下手,缺乏正确渠道。因此,98.25%的家长表示如果学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自己会积极参与或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尽量参与。
据调查,家长们最希望得到的家庭教育知识主要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相关知识,其占比达到了54%,希望获得如何提高孩子心理素质相关知识的家长占到了25%的比例。
而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途径选择上,“手机推送”、“举办家长学堂”和“设立家校沟通热线”均为家长重点选择的途径,分别占比48.47%、47.21%、47.53%。
在家校共育作为目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上,家长最希望从哪些方面加强与学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数据显示,“多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高效沟通”占比80.32%;“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学校相关工作”、“给孩子拓宽视野,加强亲子阅读,多进行社会实践”、“适当给孩子减负,多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也有较高比例,分别占比66.44%、65.73%和54.38%。
E
家庭教育供给篇
家校社协同,多元引导家长教育理性回归
针对上述家庭教育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南都教育联盟也从教育部门了解到,针对家长的困惑和家教难题,教育部门也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规定,以及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措施。
自从2021年国家提出“双减”以来,在教育界,摆在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就是:在“双减”背景下,家校社该形成怎样的良性合作?作为家长,该如何“依法带娃”?
首先,政策引领。广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广州市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广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家访工作指南》,为实施家庭教育工作及学校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健全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建立家访的长效机制,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走进家庭,携手育人。
第二,师资培养,打造家庭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全市成立首批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共15个。建立规范、科学的准入制度,遴选有家庭教育专业功底、有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热情、有一定社会声望的教师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对工作室成员实行“高配”;建立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创造机会让工作室成员接受系统、专业培训,在师资力量的后续发展上保持“高位推进”。
第三,普及指导。在理论指导家长家庭教育方面,广州市教育局还编制了《广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和《广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家长、教师系列)。同时,借助《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的东风,依托26个市级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和15个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采取线上线下如“校门口的家长学校”、“移动家校学堂”、家校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班级沙龙活动等多种形式, 普及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和家庭教育观。
第四,活动推进。针对“双减”政策下如何减负提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与省市媒体联合举办“2021年校长论坛”“2021年家校共育沙龙”,邀请来自高校领域的教育专家、一线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家长代表、部分知名媒体人代表等参与论坛,宣传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双减”中的家庭教育指引方向。如广州市黄翠婉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积极打造“五子丰登”亲子学堂(亲子议事厅、亲子书房、亲子健身房、亲子旅行社、亲子厨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建设学习型家庭,为促进家庭教育的高质量陪伴而设计一些主题活动,每一项主题活动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难度不大却很有“营养”。
第五,课程支撑。通过“广州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双减’下的家庭教育Q&A”,梳理家长关心的“双减”相关热点问题,邀请广州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从不同角度答疑解惑;重磅推出“羊城教育学堂”系列微视频之“羊城家校学堂”,邀请著名心理专家、广州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师、家长等作为主讲人,向师生、家长传递家校社协同教育的科学理念、实操办法,更会针对一个学年中不同时段的不同需求进行专题指导;推出“家庭教育漫画成语小课堂”,让家长和孩子在轻松的亲子阅读中既学法又学成语,还增进交流;制作“双减”公益广告海报,在广州各繁华地段标志性建筑的户外大屏循环播出,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双减”政策、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鼓与呼。
F
家庭教育建议篇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如何让家庭教育体系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南都教育联盟课题调查组特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优质丰富的课程建设需要资源整合,共建共享
现状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长从对子女学业期望值很高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中,转变为希望子女能综合发展,身心健康,从对学业的过度关注中转变成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人格培养,关注亲子间的高效沟通。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少家长有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的理念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学校教育的改革,家庭教育的重心和观念也与时俱进,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以往的一味把孩子推向学校变成家长也主动承担起一定的教育责任。建议从家长的这种教育观念转变上,学校应主动建设优质家庭教育立体课程资源,多渠道提供丰富课程菜单,供家长个性化选择。
提升父亲教育参与度
调查中发现,在大部分家庭中,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超过半数家庭,陪伴孩子时间最多的是母亲,仅8.6%的家庭是父亲陪伴孩子时间最长。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形成、智慧培养、能力形成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建议父亲要提升家庭教育的参与度,多陪伴孩子成长,学校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让父亲参加的家校共育活动。
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建议多创设丰富的家庭活动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家庭的文化生活和高效的亲子交流活动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显示,寓教于乐的家庭占比不算太高。建议家长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多创设丰富的家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增强家校沟通合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扬长避短,整体互补。调查中显示,部分家长不了解学校的工作,会片面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不能借家庭教育的名义全部推给家长;当然,也有一些爱学习的家长会要求学校能系统地组织“正面管教”的学习和培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侧重点,各有优势和不足,宜扬长避短,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家长宜从改变自己做起,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学校要建立畅通的家校沟通渠道,关注家长的需求,培养教师良好的家校合作意识和能力。彼此相互尊重,适时合作、协调、沟通、帮助,才会让孩子朝越来越好的方面发展。
G
名师工作室指导篇
家庭教育十大关注话题,广州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将一对一解惑
1、如何避免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2、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关?
3、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如何有效“补位”?
4、如何科学引导孩子理性对待网络和游戏?
5、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内心和意志?
6、如何培养好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7、可以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来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
8、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
9、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10、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阅读?
在广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本次问卷调查提炼到家长最为关注的十大家庭教育问题,针对这些焦点,南都教育联盟将邀请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名师们逐一做出解答,并陆续发布在南都教育、校探公众号。
策划:李阳
统筹:尹来 游曼妮 梁艳燕
执行/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实习生 谢楚如 孔芷菱 林心宇
制图:林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