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遛大鹅,校长教种地…… 深圳学生的劳动课早就安排上了

1. 新安学子拿起锄头在农场里劳作,这里将长出瓜果蔬菜。

2. 番茄炒鸡蛋,成为罗湖翠竹外国语学校学生们的拿手菜。

3. 福田区华新小学的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中草药知识。

4./5. 龙岗区兰著学校的学生们不仅学做蚝宴,还用蚝开展研究。

6.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中学的学生制作的美食。 受访者供图

劳动节刚过,“劳动课”又来了。前几天,一条消息在“五一”假期冲上热搜。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文件指出,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其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也就是说,从今年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

消息一出,很多家长欢欣鼓舞——几个生活技能点开,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其实,早在教育部发消息之前,劳动课就是深圳校园常态化开设的课程。煮饭、种菜、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这些教育部指定的劳动课程内容,其实早就列入深圳师生劳动课程的常备清单。锻炼“野外求生”技能,从深圳劳动课开始!

一起来看看深圳娃,在劳动课上玩得有多嗨。

◎龙岗区兰著学校: 师生一起DIY“蚝宴”

吃蚝蚝、烹蚝蚝、烘蚝蚝——这是龙岗区兰著学校劳动课的日常。

学生组织师生,从蚝的采捕开始,一路观摩蚝是怎样端上餐桌的。

学校研发的“真蚝玩——蚝先知——蚝美味”生蚝探秘系列课程是一个闭环系统。第一步是“研学旅行”,由学校老师带领家长和学子们来到深圳市沙井蚝文化博物馆,通过馆中完整呈现的生蚝采苗、育苗、养殖、捕捞、加工等过程,让学子们了解蚝民的劳动过程和习俗;第二步是“实验探究”,老师们带学生走进实验室,解剖、观察蚝,了解蚝的外壳及内在结构和成分;第三步是创意烹饪环节,学校开展了“创意烹饪——蚝美味”的劳育课程,学生需要学会开生蚝、洗生蚝、调酱料、烘焙等,大展厨艺的同时,味蕾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有家长说,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把在学校学到的“烹蚝技”用到了家里的厨房里,全家能够一起品尝孩子亲手DIY的“蚝宴”。

◎罗湖翠竹外国语学校: 《夏老师厨房》培养出小厨神

“先开煤气打开火,再开抽油烟机”“打鸡蛋后有一个小秘诀,加上一点水、一点盐”……这场景仿佛来到美食博主的频道。事实上,这是罗湖翠竹外国语学校的劳动教育课,该校语文老师夏胜玲正在教中高年段的学生怎么煎鸡蛋。

据了解,从本学期开始,罗湖各学校就纷纷开展劳动教育课。但学校原先没有劳动老师怎么办呢?一些对劳动教育感兴趣有心得的老师自告奋勇,开发出一些实用且有趣的课程,夏胜玲也是其中一员。

“劳动课就是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生活自理的课程,而民以食为天,制作美食就是一个最好的内容。”夏胜玲表示,在2月21日线上教学开展后,她每星期都为中高年段的学生上一节《夏老师厨房》,煎鸡蛋、西红柿炒鸡蛋、牛肉烧土豆等等菜肴依照从易到难的顺序一一登上课堂。

在《夏老师厨房》课堂上,不仅仅有菜肴教程,同学们还能学到如何择菜洗菜,如何正确使用家电和一些烹饪菜肴小技巧。以给五年级上的一堂《学做西红柿炒鸡蛋》课为例,夏胜玲准备了十分详尽精美的PPT,首先带领学生认识需要使用到的厨房工具、了解西红柿的来历与营养成分;其后,她按照步骤仔细地分解了制作过程,如处理西红柿的第一步是在其顶端切十字刀,再用热水煮或浇西红柿约两分钟,从刀口处将皮剥下,再切成块状;除了PPT展示与讲授,她还通过视频,就像一位美食博主一样,为学生们仔细地还原了制作过程。

“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后,对动手制作美食十分感兴趣,也在父母回家后大展身手。”夏胜玲向南都记者展示了部分学生的制作视频。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学生们有的严格按照教学的步骤,有的则自由发挥,但都有条不紊,最终制作出卖相不错的菜肴。

比如,顾奕忱同学就采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了西红柿,直接用削皮刀,接着西红柿切丁、打散鸡蛋、热锅烧油……十多分钟就制作好了自己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林子轩在学习后,也学会了如何正确用刀,独自把牛肉切丁后一一串起,完成了一顿居家式牛肉串烧烤。对此,夏胜玲表示,制作美食的方法和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一门课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享受自己作为小主人的成就感。至于如何实践,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变动。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中学: 线上烹饪公开课学生家长齐上阵

为更好开展劳动教育,南山区学府中学开设了幸福生活素养中心、科创中心、烹饪教室、空中开心农场以及多功能开放空间等场所,并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

就在今年4月,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中学劳动教育学科组长李婷老师在线上进行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幸福生活,丝丝甜蜜”拔丝红薯烹饪公开课程。这节劳动公开课活动与以往的课堂不同,同学们通过视频出现在线上课堂中,他们围着围裙,和家长一同在厨房中参与了这节课。李婷老师以生活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烹饪”技能为目标,让居家学习的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

在30分钟的课程中,李婷老师通过线上问答互动、线上鼓励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多维度地学习了“拔丝红薯”这道菜的背景、食材与营养知识、做菜步骤,并通过精简的视频让同学们明确全流程的操作步骤。家长们也纷纷走进课堂,指导、辅助学生完成烹饪过程。亲子互动享美食,幸福家庭乐融融。家校联动,也让劳动教育更温情。

李婷老师精彩的课程和同学们的美食技艺,吸引了嘉宾和观众们的连连称赞,并获得了4万+的线上点赞。线上观众们纷纷赞叹“这是一道看似简单,实操复杂的名菜。”“这个参与度让人羡慕!”“都做得不错,看着想吃。”

◎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 “南泥湾”上种出瓜果蔬菜

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既有遛鹅又有种菜,把整个“生态系统”搬进校园,学子们在“南泥湾”上种出瓜果蔬菜

“每天下午5:30-6:30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南泥湾时间’,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于中学生而言,学会拿锄,比多刷一道题,或许更有意义。”在高三封闭管理期间,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校长袁卫星发布了不少记录学生劳动的视频,视频中新安学子纷纷走出教室,拿起锄头,一起在农场里有说有笑,通过劳动,在“南泥湾”上种出瓜果蔬菜。

为推进劳动课程教育,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把整个“生态系统”搬进校园。校长袁卫星似乎“早有准备”,他带领师生来到教学楼六楼天台,指着一片片待开垦的“荒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南泥湾。脚下一分土,心里一亩田,我们种花种树种春风”。有同学见到了惊呼:“小时候在QQ上玩的开心农场竟然有了真实版本。”

高三学子米树函仍然记得,他第一次挥起锄头,犁开土地时的情形。“作为从城市长大的深二代,我之前是‘五谷不分’的。”但校长袁卫星带头垦荒播种,让米树函见到了校长的“另一面”,感受到了校长言传身教的真诚。“校长亲自教给我们种地的正确姿势”,很快,米树函也成为“种地小能手”了。

业余时间,同学们轮流担任这片瓜果菜园的“园长”,负责种地耕地、浇水施肥、清洁卫生等各项事务——这个春天,他们和大自然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嗅到了泥土和作物的芬芳,师生们种下的瓜果蔬菜也随着精心的呵护,时间的流逝而结出美味的果实。其中,一部分生菜、黄瓜、红薯叶已经变成了食堂大厨炮制的原生态佳肴。

一株株茁壮的绿苗,一棵棵旺盛的蔬菜正在校园里萌发,增添着校园的春色和绿意。这一座生长在学校天台上的绿园,生动演绎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抗疫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袁卫星介绍说,学校是全国生命教育基地校,生命教育课程实践成果刚刚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通过“体验式”教学,他希望丰富生命教育“课程化”内容,使生命教育更多样态。同时,也将中国传统耕读文化中的生命智慧挖掘出来,发扬开去。

今年,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还来了一位新“网红”,它是一只神奇小鹅,名叫“元宝”,如今师生们都成为了它的“知心伴侣”。

今年三月份,这只小鹅出生了,它是从五个鹅蛋中成功孵化的唯一一个,校长袁卫星将这个生命带进学校。在这之后,“遛鹅”成为了封闭教学期间,高三师生们热爱的一项“娱乐活动”。

事实上,把小鹅带进校园,也有特殊的教育寓意蕴含其中。“这次疫情,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一次重要契机,很多师生都在重新反思疾病,同时也在思索生命的意义。而这只小鹅的成长,既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也见证了生命的顽强。短短一个月时间,在师生们的精心呵护下,小鹅很快长成了大鹅,成为师生们的‘知心伴侣’。”校长袁卫星说道。

◎福田区华新小学: 用“五觉观察法”识别中药材

福田区华新小学的劳动课和中医药有关。学校相关负责人透露,依托附近笔架山公园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学校开设“笔架山中草药知多少”专栏。同时,学校还在架空层、走廊里开辟花坛,种上鱼腥草、栀子花、金银花、茉莉等中草药,带领学生探索中草药的奥妙,打造了校园内的“中草药走廊”。

“我们引导学生通过‘五觉观察法’了解中草药的性味特征、生长特点、种植方法,讲述中草药的传说故事,感受中草药的宝贵价值,绘制中草药图画,撰写观察中草药的美文、诗歌。”华新学校相关负责人认为,以中草药作为主线开展劳动教育,是一次特别的生态教育、人文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岗乐城小学: 开展二十四节气之深入探索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岗乐城小学三年级组的同学追随立夏的脚步,结合学校跨学科统整课程计划,开展了对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节气的深入探索。“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长辈们用彩色丝线编制小小的网袋,内装煮熟的红壳鸡蛋或者青壳鸭蛋,给孩子们悬挂在胸口。胸前挂着蛋网,调皮的孩子就有了互相比试的道具,这就衍生出“斗蛋”的游戏。

该校三年级举行了精彩的“斗蛋”活动,校长朱群霞也来到比赛现场,跟孩子们讲了关于“斗蛋”活动的传说,考查了大家对“立夏”节气知识的了解情况,还跟孩子们一起进行斗蛋比赛。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对要参加斗蛋比赛的“勇士”进行创意变身,用巧手编织一个个精美的蛋兜。

专家说法

劳动教育的迭代升级, 也需因地制宜、因生制宜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臣之表示,做饭、理家务,原来是人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而今被提到“教育要求”的层面,本身就说明教育需深度反思与认真面对。必须注意的是,教育层面的做饭、理家务,并非仅仅为了做饭、理家务。学做饭之法,也是为了学珍惜粮食之德,学用餐之礼。学校教授的劳动课程,需要成为素养培育之路径,通过学习,让学生们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相互作用,形成人之生活、交往、做事、学习的基本品格与基础能力。因此,做饭、种菜、修家电,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切莫校校都做担担面,生生都修水龙头,尤其不要规定都用一个法子一样的工具,以及同一道程序去做,更不能为做而做。所以,教育角度的做饭、种菜、修家电,更需要别样的教育设计。

统筹:南都记者 周正阳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王童 谢粤蕾 伍曼娜 何思敏 通讯员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