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增院士看长三角高校体系建设

  近日,2021年两院院士新增结果公布,长三角地区表现优异,其中江苏共16人当选,居全国首位,上海新增11名院士紧随其后,浙江和安徽新增5名和3名,长三角新增院士占本次两院院士增选总人数(149人)的23.5%。这与长三角地区强大的高校创新体系密不可分,但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高校体系建设中存在不同类型院校发展不均、跨行政边界交流存在壁垒等问题。

  从院士工作地分析可知,工科类院校和综合院校在新增院士培育中表现强劲,行业特色大学表现较为一般。在长三角高校中,以工科见长的同济大学新增3名两院院士和2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新增5名院士。可见,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对高校的综合实力以及学科配置均具有较高要求,一些行业特色大学受学校体量以及学科结构限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掣肘,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设立区域内大学联盟,实现区域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具有紧迫性和现实作用。

从新增院士看长三角高校体系建设

  已有研究发现,中国科学家出生地高度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科学家流动对知识流动具有溢出效应、创造效应、回流效应和随从效应四类效应,故科学家流动与区域一体化相互影响。新增院士在成长路径上多为省域内流动,长三角区域内跨省流动较少,说明长三角地区高校创新体系间存在一定壁垒。从本次长三角新增院士毕业院校来看,江苏新增的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5名成长路径均涉及江苏省内高校,有3名本硕博均为江苏省内高校,仅一名由浙江高校升学进入南京高校。这也与已有研究中制度邻近性对于高校知识合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结论相呼应。

从新增院士看长三角高校体系建设

  高校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创新体系建设中仍面临高校内部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矛盾以及科研院所与高校间的知识创新功能耦合度低下等问题,探索跨区域高校区域体系制度建设或为破解之法。近年来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众多高校联盟正逐渐建立,长三角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作用,但成效如何,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