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出山带徒培养青年人才

丘红慧开展现场授课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赵祖轩

9日,在肇庆市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附属石龙小学,校长丘红慧作为该校的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持人,正在研究工作室的培训计划。“工作室是平台,能够让更多的教师成长,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对乡村教育水平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提起人才工作室平台建设的成效,丘红慧如数家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肇庆坚持以人才发展平台项目建设为抓手,精心打造了一批名医、名师(名校长)、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更好激发了“文教卫”行业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推动形成领军人才“顶天立地”、后备人才“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

顶层设计 平台效应凸显

据悉,围绕名医、名师(名校长)、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大师)等三类人才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肇庆市针对性地制定了名医、名师(名校长)、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大师)等3类人才工作室认定考核管理暂行办法,把“文教卫”领域3类重点人才纳入人才发展平台建设项目扶持范围。

据了解,经核准挂牌运作的三类人才工作室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委人才办统筹管理,市人社局、市卫健局、市教育局分别具体管理,市财政一次性给予一定的经费扶持,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再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

近年来,在政策的扶持推动下,肇庆市评审通过并认定授牌三类人才工作室共67家,包括名医工作室4批30家、名师(名校长)工作室2批12家、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4批25家,为相关行业人才培养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传帮带学 青年人才涌现

在挂牌肇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的肇庆市端州区柳新祥端砚艺术馆,工作室主持人柳新祥正在和肇庆一高校的负责人交流“工匠进校园”相关课程设计。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柳新祥和他的儿子柳飞双双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在他的创作室内,还有不少的青年学徒前来学习,他编撰的端砚教材以及实地开展的技艺授课,不断得到业界的认可。

“注重青年工匠的培养,这样的传帮带贯穿,才能让更多的人才出现。”柳新祥说,工作室每年都要接受考核,在培训和挖掘青年工匠的同时,也让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得到提升。

记者从肇庆市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当前,该市的人才工作室管理周期为4年,由市人才办统筹人社、教育、卫健等市级主管部门根据各类工作室实际,开展考核。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工作室,继续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3个月限期整改,整改期满仍无改善的取消工作室;对存在其他影响正常运作情形或违法违纪、重大过失的,直接取消工作室。

近年来,三类人才工作室为相关领域培养了众多后备力量。如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四批次累计培养学徒471人,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1人、获省级以上(特别)金奖54项、获其他省级以上奖项116项,产生了良好的引领示范效应。

成果转化 服务水平提升

2018年9月初,肇庆市一医院儿科主任吕波的名医工作室(儿童呼吸中心)正式挂牌启用,成为全市卫生系统首个揭牌启用的名医工作室,也是全市首个儿童呼吸中心。“名医工作室”的设立,让更多的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诊疗。

数据显示,近年来,肇庆市通过设立名医工作室,在诊疗中风病、肝硬化、脂肪肝、儿童呼吸病等专种病方面取得一定突破,相关诊疗方案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通过设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结合“双减”政策等热点问题,以课题引领带动团队深入开展学术研究,74篇论文和教学案例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公开课比赛、青年教师能力大赛、精品课比赛等,获省、市级奖励约60人。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超过300场技术攻关和研修,共获研发专利107项、著作权27项,直接转化经济效益约2270万元。

记者观察

名师工作室赋能“村小”蝶变

坐落在城区以北绥江河畔的肇庆市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附属石龙小学,组建了一支具有专业特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一流的专业教师队伍。该校校长丘红慧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是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持人。

在丘红慧名师工作室的培训名单中,该工作室先后分别邀请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杨建国、肇庆学院副校长肖起清等专家为学员分别作了《双减意蕴与学校行动方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育人策略》《美育解读与个案示例》等10个专题讲座;工作室主持人丘红慧为学员上了示范课并做专题讲座。怀集县各中小学部分骨干教师共1000多人参与了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长期以来,肇庆教育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升山区教育工作者教学能力,是肇庆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题中之义。该市积极开展省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遴选工作,充分发挥省、市两级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不断培育优秀校长、骨干教师队伍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