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出台,以及职业教育资金预算大幅增加,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并从资金、制度、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制定多项配套支持措施。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围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和“开展职业教育提质扩容工程”两大重点促进职业教育行业蓬勃发展,增强科技创新、社会资本等多种元素的参与程度。一系列的政策及资金红利,为职业教育及其相匹配的上下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职业教育是“十四五”时期,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2022年伊始,职业教育工作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两大任务,从类型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打造品牌等方面,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尤其以教务、教师、教学为重点改革内容,通过建立健全教学机制、改善教学方法与工具等方式,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目标。
一)搭建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专业教务体系
基于职业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制度标准不能完全覆盖、技能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需要加强内涵质量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
安永建议
着重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育质量,从提升教育专业和课程质量方面,高职院校应调研分析“走出去”企业的人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共建国际化协同育人平台。
将学校的教学标准、教学过程、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和企业的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员工职业素养有效衔接。
建立学校评价与诊断和企业认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依据校企反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消除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间的偏差。
二)建立依托教育,提升专业的卓越“双师”体系
► 以“双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结合各职业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加强统筹,制定“双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
► 以师资队伍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着重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创新校企合作师资培养方式,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质量。
► 建设目标务实有效,科学定制项目清单,稳步推进建设进程。立足各职业学校已有“双师”基础,加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打造优质“双师”教师队伍,推进“三教改革”。
安永建议
建立以提升“双师”素质为基础、发挥名师效应为手段、深化校企合作为提托、激发团队活力为保障的“双师”体系。
三)建成服务教学,创新维度的特色教材体系
基于职业教育实操性、区域性、个性化的实际情况,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职业教育教材管理机制。
教材规划
建立国家规划、省级规划和学校规划的三级规划体系,统筹、规范并开发建设意识形态属性强教材、公共基础课程教材、紧缺领域专业教材、新兴专业和薄弱专业教材等。
教材编制与审核
从国家层面统筹管理,企业、学校、出版社等共同参与,突出技术及实操特点,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与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融合。
教材使用
新编教材使用时,要在真实教学情境下对教材进行全面检验,原则上覆盖不同类型的地区和学校。职业院校须建立校级教材选用委员会,对教材使用进行选择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规划教材严格落实每三年修订一次、每年动态更新内容的要求,并定期报送修订更新情况。
教材评价与退出机制
建立教材评价监督机制,教材评价应涉及境外教材、教辅、课外读物、校本教材等所有类型的教材,国家、省两级抽查教材的比例合计不低于50%并公布抽检结果,淘汰不合格教材。完善教材评价制度,支持专业机构对教材进行第三方评议。
安永建议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教学特点、校企合作优势及地缘优势,积极编制、申报及使用具有专业性、实操性的教材,提高教材质量,其主要关注内容:
► 建立健全教材管理机制
学校应建立教材开发、使用、评价、退出全过程管理制度与机制,明确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相关决策机构、教务处、各专业学院在教材管理中的职责与分工。规范学校教材规划、更新、选择使用及退出程序,明确教材退出标准,定期组织学校内部进行教材使用情况的评估。
► 重视教材管理规划与预算
结合学院战略规划目标,重点关注学院重点学科、前沿学科及薄弱学科,认真研判现有教材体系存在的优劣势,并评估学校教材研发能力,编制学校教材规划,确定学校教材研发、编制目标、路径及具体计划,并配合预算予以必要的资金支持。
► 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教材研发应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并与现有教材形成有机互补。教材编制应更多聚焦于教学实践,灵活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形态,避免单一的以出版为目的的教材编制,与现有教材内容重复,导致教学教研资源浪费。
► 加深校企合作,形成互补
在教材规划及编制过程中,对于实操性强的专业,充分利用行业内头部企业在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以及对不同岗位的要求,采用合作方式共同开发,并结合“双师”机制,提高教材使用效果。
结语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我们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这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