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半,眼睛熬得通红的项征打量着电脑屏幕上一条还未清晰的传播链——“感染者288-感染者437”,心生担忧。45分钟后,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来:感染者288的另一位密接人员核酸阳性,就住北京经开区科创家园小区。
项征是经开区疾控中心疫情流调小组组长。凭借多年的疾控经验,他觉察到这条传播链正一步步延伸。
只用了15分钟,他就摸清了阳性人员的基本信息。这位阳性人员就是后来的感染者470,是感染者288的同事,已作为密接人员接受集中隔离,直至4月30日凌晨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在与新冠病毒的竞速中,流调必须争分夺秒。好在,此前感染者470成为密接人员后有过一次简单的流调记录。项征调出这份记录,随即给感染者拨打电话,准备对其进行详细的电话流调。
天还没亮,他拨打了几次电话都没接通。那头,感染者正在集中隔离点睡觉,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阳”了。
“如果等他睡醒了做流调,再去锁定风险点位,就太晚了,可能让更多人途经和到访风险点位。”凌晨时分是流调的黄金时间,项征不能再等了。他开始联系集中隔离点,嘱咐工作人员做好防护,叫醒感染者,准备接流调电话。
每次拨打流调电话,他都格外小心,话不能说得冷冰冰,容易加重对方的心理压力;还要问得仔细,在最短的时间拿到准确的轨迹。
凌晨4点50分,一切就绪,电话拨通。“不要担心对家人和同事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找到他们,可能他们的健康也面临风险”“您接种过疫苗,很可能就是轻症,放心吧”……感染者的顾虑消除,翻出来打车记录、支付记录,一点点回忆过去4天的轨迹。
项征边听边记,在地图上标出每一个点位,还要捋清楚时间线,时间和空间上都不能漏掉。
半个小时后,感染者470的轨迹摸清、风险点位锁定,距离接到阳性报告仅过去一小时左右。很快,相关信息也被同步传给其他所涉区的疾控部门,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流调电话刚挂,现场流调队也出发了。这位感染者在经开区所涉及的风险点位,除了居住的科创家园小区,就是位于小区外底商的千禧百润超市。
早上6点,很多居民刚刚醒来,发现小区已经围了起来。在主管部门和所属街道的协调下,千禧百润超市第一时间被封控,以免周边百姓在早晨营业后再次进入这里。与此同时,现场流调队员开始调取超市的监控录像、健康宝扫码记录、支付记录。
千锤百炼下,流调员们已经掌握了不少技巧。他们会提前要来感染者的照片,问清当天所穿衣服的颜色和其他特征,便于在最短时间内辨别出感染者。
“找到了!糟糕,他旁边这个人没戴口罩!”当发现感染者后,现场流调员立即记下时间,找到在感染者周边1.5平方米范围内接触到的两位顾客。让大家担心的是,其中一位顾客还没有佩戴口罩。
如何寻找这两位不知名的接触者?在多部门协助下,流调员们找到这家超市的支付记录,对照录像时间,联系了该时间段的所有顾客,才确定了这两位的身份。
“感染者470在超市的停留时间是4月25日晚上9点到9点13分。”时隔多日,项征至今还记着感染者进出超市的精确时间。
锁定点位、确定密接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流调,另一条是相关部门的大数据轨迹判定。大数据排查出超市里通过微信和支付宝进行支付的顾客分别是740人和176人。大家开始逐一筛查风险因素,一帧一帧查看录像,最终判定共有125名密接人员。几十位流调员分头联系,又摸清了密接人员的精准轨迹,并联系相关部门和街道管控到位。
这支流调小组在接到阳性报告后15分钟内就摸清基本信息,一小时左右掌握行动轨迹、风险点位,4小时内形成初步流调报告,12小时内判定全部密接人员。
“这次流调已过去10天,至今并未发现该传播链在经开区进一步延长。”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凌晨紧急行动,在早高峰到来前就完成初步流调,避免了更多人进入风险点位,也实现了所有密接人员及时转运到隔离点,有力阻断了疫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