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脸也能月入上万,游戏捏脸师“风险”有多大

近日,“兼职游戏捏脸师月入上万”冲上热搜.

游戏捏脸师这一新兴职业走入大众视野,引发热议。

所谓“捏脸”,是指由玩家自行设置游戏角色形象特征,玩家能够像捏泥人一样“捏”出自己心仪的角色造型。

游戏中一张有特色的脸成为玩家彰显个性的标识,但“游戏五分钟,捏脸两小时”,想要捏出好看又独特的形象,既花时间又费心思。

为了省时省力,有的玩家会付费购买获得想要的捏脸数据。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捏脸师”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电商平台销售捏脸数据的商家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以捏脸师自制或消费者定制为主,强调捏脸作品的原创属性,价格跨度非常大。

另一类,则是低价销售所谓的“捏脸合集”。他们通过搜集整理、网络爬取手段大量获取玩家在网上分享的捏脸数据,再打包低价出售。

捏脸师真的是个好职业吗?

里面的机会和风险在哪?

是不是一个创业的新风口?

对此,《南方都市报》记者魏志鑫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捏脸只是游戏产品的传统艺能。

从早期的游戏只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到十余年前的网游可以简单的定制自己需要的角色形象(类似当初的QQ秀),再到现在的这种高度自由的3D建模体验。

这些和元宇宙并无关联,最多只是元宇宙中必要但没技术含量的一个插件而已,就如同元宇宙需要背景音乐,但背景音乐却并不是元宇宙元素一般。

但即使如此,依然有观点认为,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发展,未来此类为玩家定制虚拟形象的业务会越来越受欢迎。

事实上,在电子商务达成的长尾效应下,本来散落各地、小众垂直的网游捏脸需求得以聚合,有需求自然有服务,但终归是一个小众品类。

和此前电商平台上有的实物模式的人偶、公仔、文化衫等个性化定制类似,有钱景但市场需求与规模都较小,容纳不了太多商家。

其实,捏脸师这个风口,并非起源游戏,而是社交,也是社交产品的一种推广“话术”。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社交软件Soul就在很多地方推广其捏脸社交玩法,号称平台的很多捏脸师月入过万。

Soul的玩法也是互联网产业在产品推广上的传统艺能,这个“很多”的含量存疑,主要目的还是制造噱头、引人入驻。

换言之,捏脸业务,适合具有相关才能又无创业本金的小微创业者用来当做第一桶金的来源。

但此事还要注意知识产权风险。

媒体调查发现,目前业普遍内存在盗用捏脸数据、倒卖玩家成果等现象。

由此,游戏玩家、捏脸师取得的成果,其是否属于知识产权,应当如何维护,也随着这个职业的热门而变得受人瞩目。

可这一波知识产权的关注点或许一开始就错了。

游戏玩家、捏脸师通过某个具体游戏的捏脸功能制作的个性化捏脸,本质上属于游戏服务。

其捏脸效果也属于游戏虚拟物品,其知识产权本质上属于研发该游戏的厂商。

玩家拥有的是创作、使用等权限。

而这种状态之下,其实捏脸服务的售卖以及通过短视频、直播来展示捏脸技术获得收益,本质上都类似玩家游戏画面在未经游戏厂商许可下被直播或短视频、即属于侵权一样,捏脸作品也有类似的隐忧。

不过,如果对游戏推广有利,不少游戏公司也不会因此而来为难捏脸师,甚至可能还会官方授权,因此在知识产权上,也不用过于担心。

而针对对于想要投身捏脸师行业的人,我的建议是:

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创作欲望。

其次最好有相应的美术功底和3D建模能力。

再次不能急功近利、这是个细水长流、且随着风口降温而需要不断转向类似领域获得更多更稳定收益。

最后,未尝不可打开脑洞,将捏脸和更多的艺术创作结合,去形成更为有价值的跨界形态。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游戏产业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