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微信名”可订阅哦!
“林大夫,我们今天出院了,这束花送给你,感谢医护人员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照顾着我的孩子!”小涵妈妈手捧着亲手编织的一束北京冬奥会同款绒线花送到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林瑶的手中。
“呀,这捧花可太珍贵了,两朵红色玫瑰太逼真,太漂亮啦!我要好好收藏,感谢您的认可。回家以后要督促小涵好好做锻炼,咱们一周后在网络门诊见。”
每年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收治百余例来自全国各地的直立不耐受、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等各种晕厥的患儿。小涵就是其中一位,她个子高高,身材纤瘦,长相清秀,是个有些腼腆但也很爱笑的大姑娘。小涵母女乐观礼貌,每日转房无论是哪位医生,小涵妈妈每次都会站起来微笑着回答问题。
对于晕厥病人,我们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诊疗流程,石琳主任每日转病房都会关注孩子们的病情,给出核心的指导意见。护士们巡视时的嘱咐也面面俱到,“做运动试验前一定要吃饱饭,做直立倾斜试验前一定不要吃东西喝东西……”。住院医师葛瑾把孩子需要做的各项检查都列好日程,什么时间在哪里做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交给家长。检查结果出来后,主治医师张宏伟都会及时和家长沟通,异常指标代表的是什么,后续还有什么计划,“不用紧张,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咱们再做一项检查排除一下”。晕厥的孩子往往情绪容易紧张,小涵每次做心电图就会心率快,因此,副主任医师林瑶每天都会和孩子聊两句,“听说你做心电图又紧张啦,又不疼又不痒,还能有忘记写作业挨老师批评可怕吗?”小涵总会腼腆的笑笑。这种日常交流拉近了我们医患的距离。
有一天下午,我发现小涵床头柜上摆放着三支漂亮的绒线花,“这不是冬奥会的冠军捧花吗,是您织的吗?”“是的,我就是看到那个自学的。”小涵妈妈笑着说。孩子虽然生病住院,但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家长心里非常踏实,看护之余,每天都会织出新的绒线花,成了病房的一道美景,令人赏心悦目。而小涵在住院期间也没有再发生晕倒的情况,出院时,葛瑾医生详细示范了回家后需要做的功能锻炼,并鼓励小涵按照方案训练,很快就会痊愈。
“我们日常管理病人不是给家长一堆检查单子让孩子去做,检查回来开点药就行了,像晕厥、高血压这些慢病的孩子,要告诉他们为什么做这些检查、怎么做、查出问题怎么办。比如晕厥的孩子,自主功能锻炼怎么做,医生要亲自示范,高血压的孩子控制热卡要具体到每顿饭吃什么吃多少、运动量每周几次、每次几分钟、达到什么心率,都要清清楚楚地告诉家长。同时我们要多关心、鼓励他们,如果遵医嘱做得好就要多夸奖,孩子就会有继续配合治疗的动力。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病了,我们会怎么做,那对待病人也要这样。”这是石琳主任每天转病房最常说的话。正是在这样“关怀的医疗”理念下,心血管内科的慢病管理充满人性化,孩子们恢复健康后,全家人都很开心,发自内心的感谢医护人员,一面面锦旗、一个个表扬电话,还有那鲜艳的绒线花就是科室慢病管理成果的最好体现。
作为全国知名的儿童晕厥中心,心血管内科儿童晕厥方面的诊疗经验和研究成果丰硕,参与了全国晕厥指南的制定,并发表在顶级国际期刊上。技术上的规范化和管理上的人性化,让心血管内科的慢病管理像这鲜艳的绒线花一样永开不败,将首儿所“有温度的医院、有关怀的医疗、有情怀的医生”理念发扬光大。
文、摄 | 林瑶
编辑 | 宣传中心
首都儿科研究所
新闻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
觉得好看请点 “在看”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