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作者 | Readfirst
几乎人人都知道阅读对学业很重要、对成长很重要,但现实生活中真的喜欢阅读的人仍然是少数,对阅读有浓厚兴趣的孩子更是凤毛麟角。尤其前段时间公布的新课标里,语文科目依然强调重视孩子的整本书阅读,可把很多家长愁坏了。孩子就是养不成阅读习惯,提不起阅读兴趣可怎么办?有什么科学的方法吗?今天这篇文章,就从脑科学的角度为你答疑解惑。你会明白想要科学养成阅读习惯,是有方法可循的。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阅读第一 (ID:Readfirst)
为什么很多孩子甚至是大人,很难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认知脑神经学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
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而生,把原生态大脑改造成阅读脑需要长达十余年、循序渐进的努力,才能完成。
这种改造不仅仅只是认知层面的改变,更是直接用眼睛观察得到、用仪器测试得到的大脑生理结构的改变。事实上, 认知脑神经学家证实,没有大脑生理结构的改变,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阅读者。
01
文盲脑 vs. 阅读脑
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实,文盲与阅读者的大脑生理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和可信,科学家也是费尽了心机。实验需要两组被试,一组具备阅读能力,一组不具备阅读能力,即文盲。
然而,如果所选的文盲是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的底层民众,或是因为某些疾病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能力,那么,这样的被试与正常受过教育的被试做对比,就算结果有差异,我们也很难判定这个差异到底是因为识不识字造成的,还是两组人生活环境和人生阅历不同而造成的,还是因为疾病造成的。
最终科学家在葡萄牙发现一些特殊家庭,这些家庭由于没有钱让所有的子女都接受教育,会选择让年长的姐姐在家照顾家务,而让弟弟妹妹去读书。科学家筛选了12名6对来自这样家庭的亲姐妹,每一对姐妹的成长环境相似,社交活动相似,性别一致,各方面都相仿佛,唯一的差别就是姐姐是文盲而妹妹受过教育。
科学家对这6对姐妹进行了大量的测试,通过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观察被试者的大脑激活反应。科学家发现:
受过教育的妹妹们的胼胝体后部更厚。胼胝体连接左右大脑半球,它的增厚使两个脑半球的信息交换更多、更快、更有效。
不仅如此,更多的实验也证实, 健康的阅读者,无论是中文阅读者还是英文阅读者,都会不约而同地在左侧枕颞区打造出一小块专门处理文字信息的脑区,脑神经学家称之为“文字盒子区”。
这块脑区不但接受和处理文字信息,同时还把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相关脑区。如果你看到“糖醋小排”四个字开始口舌生津,默默流下哈剌子,这就是“文字盒子区”的功劳。越是优秀的阅读者,“文字盒子区”对文字的激活反应也就越强烈越迅速。
02
阅读初期的大脑 vs.
成熟的优秀阅读脑
不仅仅文盲与阅读者的脑结构不同。在对文字刺激的反应和处理过程方面,正在学习阅读的儿童的大脑与成熟阅读者的大脑也大不相同。
阅读是一件需要视觉、语言、注意力、记忆力、感觉脑、甚至运动等各脑区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脑力活动。但最开始,这种合作是不存在的。
想像有一个大仓库,十个工人没有明确的分工。进货时,十个人一起上去卸货、入库,出货时,十个人又一涌而上去取货、出库。闲的时候都闲着,忙的时候常常是都挤着在出货,进货却没人管了。因为你也进我也出的,最后帐上一团乱麻。这就是阅读初期大脑神经的状态。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初学阅读的大脑中,兴奋点分散且不太有规律,左右脑平衡激活,好像十个仓库工人都认为这是自己的活儿来了,在整仓库地跑来跑去。
阅读新手的大脑-左右脑平衡激活
仓库经过一番管理和整顿,十个人有人负责进货,有人负责出货,有人负责理货,有人负责记帐……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吞吐能力大大提高,失误大大减少。
当大脑被改造成优秀阅读脑时,在阅读中的反应就像高效的仓库一样有序:视觉区感受到文字后,迅速将文字信息传递给“文字盒子区”,“文字盒子区”将文字处理后,又迅速把处理结果分发到各知觉、感觉、运动区。
成熟英语阅读者的大脑-左脑高效处理文字信息
大脑学习阅读的过程跟仓库的管理改造工程相仿。最开始,脑神经的分工很粗糙,往往是多个神经元执行同一种分辨工作,最终通过学习和训练,发展到每个神经元对有限范围的刺激做精确反应,同时所有相关神经元又协同工作,从而掌握了快速阅读和理解文字信息的能力。
“仓库管理改造工程”相当不容易。阅读专家认为,即便是在良好的教育加个人努力的情况下,这项工程也要耗时近十年。也就是说,整个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校、家庭、孩子通力合作,才刚刚勉强能完成这项巨大的大脑改造工程,一方不力,都会造成工期延误。
03
神经回路的重建
然而,建设如此之难,推翻却很容易。
大脑神经回路并不像我们曾经以为的那样,一旦建立起来就永久拥有。事实上,即使是成年人“成熟”的脑回路,如果不经常使用,最终也会断掉。
更悲剧的消息是,大脑也并非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所谓“只开发利用了10%”,事实是,大脑神经元是有数的,哪个都没闲着(当然有可能是管理不利的仓库工人那种低效的忙碌)。同时,脑神经还存在一定的竞争利用。
什么是竞争利用呢?简单粗暴但不十分科学准确地打个比方,一根神经元,你把它打造成只对电视剧有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对文字有反应了;就算你已经把它打造成对文字有反应,但如果你长时间不阅读,而是天天追剧,用不上多久,它对文字的反应就会消失,只对电视剧有反应。
所以,有人说大学毕业之后再也拿不起书、拿起书也看不进去,并不完全是因为懒,更大的可能是大脑阅读回路本来就不太牢靠,再加上长时间不用,已经断得差不离了。
而好消息是,虽然人脑神经元的数量有限,但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却可以很多很多,而这种联结对认知更为重要。更大的好消息是,只要学习,大脑终生都可以建立新的联结。 八、九十岁高龄还脑袋清醒并非天赋异禀,其实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只是绝大多数人过早地放弃了学习。
那么,如何科学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呢?认知学家有几条建议给家长:
1、别让孩子成为“词贫”生
阅读并不是从孩子识字那天才开始。阅读专家发现,有一个指标可以在孩子还不认字时就能预测孩子未来阅读能力,误差很小。
这个指标就是词汇量。
孩子从小听到的词越多,未来遭遇阅读困难的可能越低,阅读成就越高。相反,那些“词贫”生则有更高的几率遭遇阅读困难、学习困难、和提早辍学。
多与孩子对话,多使用丰富的语言,哪怕孩子不能完全听懂,丰富词汇的刺激对孩子的语言也大有益处。
多给孩子读书。任何一种语言,书面用语与口头词汇都大不相同。书面用语是阅读的一大难点,如果孩子在阅读前已经掌握了部分书面语,阅读的难度自然也就降低了。
2、不要过早逼孩子识字阅读
既然成为优秀阅读者这么难,又耗时这么长,是不是越早开始教孩子识字越好?
专家的意见是:错!
前面说过,阅读需要众多的脑区合作才能完成,不同脑区的联系和合作依靠髓鞘形成。在角回区髓鞘形成前,阅读很难发生。
虽然专家并不排除有个别孩子天赋异禀,但绝大多数正常的孩子要到5-7岁角回区髓鞘形成才能基本完成。 在专家对照研究中发现,一组不顾孩子大脑的生理成熟度而超前识字的孩子,到小学三年级以后,阅读能力基本被普通孩子反超。
3、小说故事是个好东西
很多家长认为读小说是看闲书,对学习没啥用,是不是这样呢?脑神经学家通过实验确定,阅读小说可以增强脑神经的联结!
实验安排了一组被试,在十九天的实验期,连续监测他们大脑静息态数据。其中前五天和后五天不阅读,中间九天阅读小说。
实验数据表明,在九天小说阅读期,被试的大脑负责语言处理、故事理解、与感觉相关、与运动系统相关的几个脑区的神经元联结都明显增强,而且阅读完成后,就算后面五天没有继续读小说,这种增强仍然可见。
科学家还不能确定这种增强最终会持续多久,但很明显,经常阅读小说能持续强化这种神经元联结。
读小说增强了语言处理和故事理解脑区的神经联结很容易理解,因为阅读肯定要动用这部分的脑区,但读小说跟感觉脑区和运动系统脑区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这部分脑区的神经联结也得到了加强?
对此,主持实验的科学家格雷高里-伯恩斯解释:
“我们发现,在阅读小说时,读者仿佛‘进入’了角色的身体,大脑中与感官和运动系统相连的神经会随着角色的感觉和活动而变化。我们以前打比喻说好小说让人感同身受。现在,我们发现,好小说可能还实实在在地在生理上改变了我们的大脑。”
我们知道神经元的联结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生理基础,联结越多越稳固,人就越聪明。所以,再也不要说看小说对学习没有用了。
04
培养每天阅读习惯
每天阅读!
每天阅读!
每天阅读!
由于人类的大脑并非天生为阅读而设计,阅读脑的改造是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把左侧枕-颞脑区改造成“文字盒子区”这一步,既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一夜成形,甚至也不可能加速推进,唯一不变的法门就是每天阅读,不断刺激,不断训练。
可能你说问:那这块脑区原来是干嘛的?把它改造成阅读区会不会伤害原来的”天赋“呢?
这个问题科学家暂时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但目前的共识是:这个脑区原本就是由于分辨极其精密的视觉细节,我们几十万年前的老祖宗极可能是利用这个脑区在丛林里分辨动物细小的足迹差异,并由此判断动物的大小、雌雄、去向。
所以,除非你准备让孩子重返丛林去过野人生活,否则建议还是好好利用这块脑区阅读吧。
参考资料:
[1]《Proust and the Squid》 by Maryanne Wolf
[2]《Reader, Come Home》 by Maryanne Wolf
[3]《脑与阅读》by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4] Short-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a Novel on Connectivity in the Brain
读懂名著内涵与手法
掌握阅读理解思考方法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理解范本式精讲
总策划
点击扫码 立即收听?
点亮“ 在看”,及时收到推送
点击原文,按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