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涵露微微
很多父母都有这种体会:
脾气本不大,
遇娃却易燃易爆炸。
美国一位心理学博士研究发现,
近70%的父母,每周至少会朝孩子吼5次。
可发完火,等孩子睡下,
看着他熟睡的天使面庞,
你又后悔自责,怪自己没压住火;
可下一次娃作妖,
你又忍不住分分钟破功,
于是陷入发怒与懊悔的循环中。
其实发脾气并没有那么严重,关键是看——
怎么撒。
01
父母将坏情绪视作洪水猛兽
孩子也会因此焦虑不安
父母要憋住自己的脾气吗?
其实,孩子是最敏感的,
父母的坏情绪是藏不住的。
有一次,表嫂在陪女儿小旭背课文时,她总在同一个地方卡壳,表嫂又急又气,却不敢责怪怕影响他,就压抑着怒火去煮饭。
装着一肚子火的表嫂,结果烧的菜太咸了。
她虽然没发怒,但家里气氛却像暴雨前夜,让人透不过气。
后来每次只要一生气,她就去做饭,结果不是太咸,就是太淡。
而且表嫂还会嘟囔两句:
“菜不好吃可别怨我,”
“我可没生气,别说我脾气臭。”
那之后,小旭一旦发觉母亲煮菜不合胃口,就会警觉地自省:
是不是哪里没做好?
这就成了个恶性循环:
表嫂在小旭学习出错的时候,不自觉地还原他卡壳的场景;
表嫂的焦虑,让小旭也跟着紧张,出错更为频繁。
很多父母也会像表嫂一样,内心明明是想要发脾气的,但却强压着火保持平静。但这种“平静”也不是真正的“不生气”。
心理学有一个现象,叫「目的性颤抖」:
平日熟练穿针引线的工人在比赛时,因为奖惩机制的刺激,过度全神贯注的努力,线反而越不容易穿入。
试想一下,工人会因过度紧张,在工作的流程中出错。
父母也会因太过绷紧,陷入“目的性颤抖”,在亲子关系中如履薄冰。
实际上,孩子在接收到父母的真实情绪,知道最坏的结果后,反而更能集中精力去解决当下问题;
而不用担心父母会在隐忍中突然爆发,时刻小心翼翼,如临深渊。
努力经营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没错;
但若一开始便过度追求结果,稍有情绪便如惊弦之鸟,只会过犹不及。
还将让孩子陷入另一个极端。
02
父母隐藏在心里的情绪
就是在给孩子的未来埋雷
培养一个“好脾气”的孩子,真的好吗?
看过一段网友的自述:
从小我爸妈就说,男子汉大丈夫,无论遇到什么事,第一不能哭,第二不可以发火。 为了培养我的气量,他们也从不会在我面前发火。 我这些年几乎从不发脾气,对任何人和事都采取最温和的态度。 对讨厌的人相敬如宾,即使谈了恋爱,也从来不舍得付出太多,永远爱自己比爱别人多。 与其说我温和,不如说我冷血,几乎没有真实情感的存在。看到这里,我不免心头一颤。
的确,那些将负面情绪视作有害的家庭,孩子只能单一地接受好脾气的存在;在日后人际交往中,也会克制情绪,任何喜怒哀乐都不表现出来。
为了避免与身边的人发生摩擦,便不敢靠得太近,不付出太多,只维持着表面和气。
当真实的感受被长期压抑后,便渐渐失去了感受情绪、表达情绪的能力。
家长不发脾气是一种修养,但是允许孩子合理发泄脾气,是一种智慧和格局。
每个人的情绪,都像流动的活水,源头在内心。
若源头被人为地设置了障碍,水一旦绕不过障碍,便会回流到源头。
也就是说,当孩子长期隐藏自己本该流动出去的情绪,便会让情绪回流,加诸自身。
这种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便是摧毁孩子的开始。
实际上,情绪的好坏两面,就如同镜子的两面无法分割。
不刻意掩盖情绪,也允许孩子有自己真实的情绪外露,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情绪教育。
03
怎么正确发脾气?
情商高并非是指不发脾气,而是要合理地发脾气。
让自己的情绪可以顺畅地表达,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让自己和世界都开心。
这所有情绪,也包含了负面情绪。
怎么合理地发脾气呢?
比如说:
加班很晚才到家,孩子作业一个字没写,还将零食、玩具撒一地等你收拾;
一道题讲了10遍,他却在第11遍,错出新思路;
和老板电话沟通工作,熊孩子在旁发出各种噪音不说,还毫无征兆地一把抢过你的手机......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适当提高分贝,切换到严肃表情,但请谨记生气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
以下四个原则请谨记:
❶ 发脾气时,客观描述事实
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
“你不该将颜料涂到桌布上,
“不要把鼻屎到处乱擦”……
并在结束时,对孩子发出正向指令:
“以后鼻屎请用纸擦掉”。
孩子在成长阶段,仍处于单线思维,不能像大人一样发散思考,你说得过多,只会让他模糊要修正的重点。
❷ 发脾气时,不转移矛盾
不要为了快速解决问题,去拿捏孩子的软肋。
明明是恼火孩子考试分数不理想,却将孩子辛苦搭建的乐高摔得稀巴烂,以示惩罚,这将严重损伤亲子关系。
尤其是在你要语言侮辱或者体罚孩子时,请及时暂停,恢复冷静后再处理。
❸ 共情成长,换位思考问题
忍五秒再发怒,你可能会发现:
熊孩子用你最喜欢的口红在纸上乱画,可能是要给你画一个爱心;
握笔姿势老不对,是肢体协调能力未发育完全,也许不是故意唱反调......
对孩子多一点共情和信任,才不会因代入自己的思维,一看娃就来气。
❹ 发完脾气,别忘了抱抱他
比起我们突然爆发的情绪,孩子更担心我们因他的不完美,不再爱他了。
不要以“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去威胁孩子顺从;
在矛盾结束时,明确告诉孩子“虽然我刚才非常愤怒,但妈妈会和你一起改正,过程也许有些慢,但爸爸妈妈会永远陪着你,爱你。”
这种反馈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尤为重要。
在我们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时,爱便是让我们冰释前嫌的纽带。
这样,孩子既能感受到平静情绪的滋养,也不会恐慌偶尔的情绪崩溃。
未来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走得更加笃实、舒展、坚定。
—— End ——
作者:涵露微微,与你一起解读人生百态,不炖鸡汤,却暖暖戳中心怀;不犀利,却直击本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