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民身边的好学校뜠22云探校9 | 成都市郫都区红光思源学校
每天清晨,迎着朝霞行走在红光街道的沱江河绿道,呼吸着绿草般清香的空气,看着满眼的美丽景色,郫都区红光思源学校(以下简称“红光思源学校”)教师张正根有种满满的幸福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红光人,他见证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着教育的变化发展,也对红光街道的幸福与感恩的文化氛围有着深刻的理解。
红光街道有着红色文化的根基,这里建有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纪念馆,有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有着新时代建“品质生活示范片”的发展巨变。 红色的文化孕育出红色的学校,与红光历史一脉相承的红光思源学校,其校名“思源”就有“饮水思源”的感恩文化在其中。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这所学校将“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融入学校的发展基因,打造“思源感恩,知行合一”的特色教育,立足培养知恩、感恩的思源娃。
红光思源学校前身是一所村小,随着红光街道的区域快速发展,2007年,郫都区按照现代化标准兴建起一所九年制学校,结合川西民居元素和书院式建筑特色,这所学校集现代化校园与浓厚文化底蕴为一身。2021年,围绕郫都区实施的“学位攻坚”战略,郫都区教育局对红光街道进行学校布局及教育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将红光思源学校从九年制学校调整为单设小学,进一步缓解片区的入学压力,提升片区优质教育品质,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与当地历史传承一脉相承
感恩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底色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光街道有哪些变化吗?”在张正根的语文课堂上,他围绕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做知识的拓展,以图片展示的形式讲述着红光街道的历史巨变:以往有些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为风景如画的绿道;原来的一处普通平房变为建有篮球场、足球场等设施完备的便民广场;以前陈旧的校舍蜕变成现代化校园……一张张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感恩”的种子也悄然在学生心中生根。
因为张正根内心的那种幸福与感恩,他成为学校“感恩文化”的积极推动者与实践者,将“感恩文化”融入课堂,润育每位学生的心灵。这样的课堂一幕,也是学校“感恩”的校园文化的一道缩影。红光思源学校的感恩教育,是当地历史文化传承而来,学校对“感恩文化”进行了教育的拓展,通过建立系列制度化的“思源感恩”教育体系,并将感恩教育融入课程实行全学科育人,让“感恩文化”扎根校园。
据了解,学校把学生感恩教育细分为八个主题,每个月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如3月结合植树节开展“感恩自然“、4月结合清明节开展“ 感恩先辈“、5月结合母亲节开展 “感恩父母 ”等活动。在每个主题月活动中,学校都通过“国旗下讲话动员——学校活动体验感悟——班队活动深入——成果展示巩固“的形式开展,从知恩于心到感恩于行,层层深入推进。学校还通过梳理各学科中感恩教育的渗透点,打造积极高效的“幸福行知课堂”;通过将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开展“幸福行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着力构建自主、自信、幸福、创新的高效“行知课堂”。
此外,学校还通过挖掘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将感恩教育进行校本化表达。学校梳理出《思源感恩》的校本教材及创办“幸福思源”校报,将其作为实施感恩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结合学校德育工作,以每个感恩活动主题月为主题单元,对应相应的主题课程,结合红光地域文化,开展地方社会实践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到红光广场、毛主席纪念馆、多利农庄等学校幸福空间基地开展思源感恩特色教育。
如今,红光思源学校的“感恩文化”已经扎根学生心底。“红领巾志愿队”“校园红背心”“校园护卫队”这样的“校园红”不仅在校园里飘扬着,也走向了当地的社区、街道。校园里,学生们自愿站在走廊、垃圾筒旁、卫生间等校园一角,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守护大家的健康安全。校园外,学生们走进社区,穿上红马褂、戴上红帽子,以自己实际行动回报着养育自己的这一方土地。因为感恩文化,这一抹“思源红”在红光街道高高飘扬起来。
面向未来的教育
五育并举成就孩子多彩人生
红光思源学校是郫都区唯一一所“有森林的学校”。环绕塑胶操场,是一片近4000平方米的桉树林,每棵树高接近20米,昂扬挺拔、英姿飒爽,笔直地矗立在这里,像是“校园的守卫兵”。还有一株株鲜红艳丽的象牙红树,犹如校园里一个个红衣追风少年;一棵棵清新脱俗的蓝花楹树,枝叶秀美婆娑,宁静深邃,象征着红光思源学校的艺术之花的盛放。在校园里穿行,点点阳光透过一片片绿叶洒在身上,呼吸到大自然散发的迷人芬芳,感受到世界万物的旺盛生命力。这片红光思源学校的“生命之林”,也是学校积极蓬勃向上的精神象征。
在校园一角,也有一棵富有生命力的“生命之树”,树干长出的茂盛“绿叶”上是每个“追风少年”的名字。这是学校孕育的一棵“名人树”,学校将校园围墙那一排高大耀眼的象牙红树,具化为“荣耀”的文化符号,并将这棵名人树“种”在校园里,激励更多的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荣耀。
课间时分,学生们簇拥在“名人树”前,争先恐后看着自己的名字,已经成为一道校园风景线。
结合“双减”背景,学校挖掘校内资源,对学校原有的红色文化、感恩文化的校园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与深化,并从校园的“生命之林”中提取象征荣耀、积极、蓬勃等文化符号,从原有校园文化中延伸、拓展并生成出独有的文化特色,让树木成荫、芳草萋萋的“森林校园”赋予师生们全新的活力与生机,绽放多彩的人生。
从九年制学校到单设小学,这是郫都区教育局立足红光片区发展步伐、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
面对新的起点,如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美好期盼,是校长彭训武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推行“五育并举”、落实“双减”政策的当下,他认为教育一定要回到最根本的基础之上。他将德育评价体系做了细化与提炼,提出“身洁衣净”“见面问好”“安静有序”“物归其位”四个德育准则,看似简单朴实的十六个字,是对学生、对教师的日常规范与德育准则,也融入到学校育人的方方面面,立足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双减”背景下,学生要有更多的创新力、创造力,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红光思源学校将学生的评价标准作了细化,并将“身体好”放在学生评价的首位,以评价促成长,鼓励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名人树”也是学校推进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一项内容,通过打造校园“名人树”,让荣耀激励着学生成长,让学生爱上运动,勇于挑战、直面挫折,由此成长为健康蓬勃的阳光少年。此外,学校双管齐下,围绕“体育健身,阅读润心”营造学校的阅读文化,从教师到学生,丰富阅读的内容与方式,推进影视阅读的多样形式进课堂、社团,让阅读文化滋养着红光思源学子的多彩人生。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谢函颖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鹃 图据学校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