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梅是我的大学同学,一位大大咧咧热心肠的哈尔滨姑娘。她是我们班的班长,但同学们只叫她冬梅,谁也不会喊她班长。
大学四年,到了寒冷的冬天,只要学校西侧那片池塘结了冰,体育课就成了滑冰课。不会滑冰的同学,穿上冰刀鞋,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趔趄歪斜打出溜;再看冬梅同学,身姿矫健,脚下的冰刀鞋迅疾如风,在冰面上潇洒地滑过,身后留下的是一片艳羡的目光。夏天的游泳课,我们“旱鸭子”只能在这露天泳池的池边泡水晒太阳,会游泳的同学各个身手不凡,冬梅自然也在其中,她的鱼跃跳水总能获得一片惊叹声。
班里张罗个事,搞个什么活动,肯定少不了冬梅的身影。毕业十五年时的那次聚会,天南海北的大部分同学都到了。晚上的餐后联谊,作为组织者之一的冬梅班长致辞。当说到两位英年早逝的同学时,冬梅有些哽咽,情难自抑,泪水溢出眼眶,半天说不出话来,同学们也不觉动容。
2020年年初,离春节还有十来天的时候,冬梅又一次飞抵意大利。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这已是她第四次来到异国他乡了——只是没想到这次公派出国执教,冬梅很快成为班里同学关注的焦点。
不久,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降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似乎至暗时刻即将到来的不安。
从冬梅在同学群中发布的文字来看,开始她那里还好,后来的情况也是同样越来越令人担忧。随着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两个区,北部的伦巴第大区和威尼托大区,已有十一个城镇被关闭,超过五万多人被要求居家隔离。听她在群里说了一句口罩吃紧,国内的同学便辗转通过海外中国公司的朋友,给冬梅邮寄去防护物资。那些日子,全班同学就像听到集结号,每天在班群里向她嘘寒问暖,呵护备至。我们想,在微信里聊天排解乡愁,虽然有点远水难解近渴,但可以帮她试试缓解疫情带来的郁闷和焦虑。可我后来察觉到,冬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脆弱。她偶尔发过来的那搭配精致、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图片,常常令人馋涎欲滴。有那么好的胃口,怎么可能忧郁呢?她可不是一个娇滴滴的弱女子。这么多年,冬梅的豪爽劲头一点没变,每天嘻哈聊天,感染着这边一干众人。
疫情期间,她所写的“米兰日记”,成为同学们每天必读的热文: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规律和工作方式,冬梅也开始“急就章”地学习网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新技术,从最初的手忙脚乱精疲于应对,到后来的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个中的付出和辛苦,恐怕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那年春节前夕,冬梅收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派发的新春爱心包,让他们这些海外游子顿生暖意;除夕之夜,在米兰只是个普通的星期五,丝毫没有节日气氛,但冬梅还是“心灵手巧”地包了自己最爱吃的韭菜饺子,迎接中国农历辛丑牛年的到来。她戴着口罩全副武装地去超市购物,全然不顾周遭异样的目光,囤积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也不忘购买一束美丽的康乃馨。疫情肆虐,意大利同事不幸离世,那种痛彻心扉的遽然离别让她倍觉伤感;当阳光洒满房间,天空湛蓝,远处的阿尔卑斯雪山隐约可见时,内心的阴霾也渐渐散去,她依然精神饱满地在网上教授着她的学生们;而她远隔重洋传过来的意大利“抗疫”歌曲视频《我会重生,你也一样》,旋律悲壮震撼,歌词感人至深……
到了2021年6月份,当地疫情有所缓解。学校放暑假,冬梅和同事们也可以外出度假了。
十天后结束旅行。当冬梅回到公寓,还在楼下时便感觉自己公寓的阳台有些异样。起初她还有些恍惚,以为眼花了;待仰目仔细观瞧,竟意外发现,放在阳台角落原本以为枯死的一盆兰花,在这无人照料的日子里,居然长出了新叶。兰花亭亭玉立,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枝丫伸出栏杆在那里探头探脑,仿佛在寂寞中迎接自己的主人。这一刻,冬梅陡然有了几分感动。
我想,无论谁看到这一场景,都会有所触动。一朵娇嫩的鲜花,生命力尚且如此顽强;它让人想到疫情中的“我们”。是呀,世事无论多么艰难,万物之生意一直没有被湮灭。这让我们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和热忱,这也是我们面对逆境时心中有光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