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劳动教育,是让学生能够见识各种领域的先进劳动技术,感受先进劳动生产力的教育。
■ 要推进劳动教育的改革,我们的评价就不能用考试评价,考试评价会异化——通过考试就结束了。
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后,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网友们对该政策持支持态度,但也有网友担心,劳动教育会成为新的“家长作业”。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学家熊丙奇认为,这类担心是对劳动教育的误读——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不可或缺的一环,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各学段的学习能力,目的不是简单的培养技能,而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自我规划能力。
培养孩子热爱、尊重劳动,“提前分流”是误读
记者: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提前分流”吗?
熊丙奇:这实际上是个很不正确的解读。
根据新职业教育法,已经强调职业教育是作为类型教育,普职分流已经变成普职融合发展,而不是很多家长所理解的普职分流,甚至普职分层。
如果我们去理解这些舆论的话,可以看出这之后的一些现实问题:整个社会存在崇尚学历,淡化、漠视技能,为什么学生不愿意成为技能型人才?为什么很多高校本应该进行职业教育,又都不安于职业教育定位?
原因其实就是我们从小对孩子的教育,走了一条错误,或者说扭曲的道路,跟孩子灌输的是远离劳动的价值观念。如果按照这样的教育观念,整个社会的教育结构都会发生问题,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内卷。实际上,按照整个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有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提前分流”这种解读的背后,恰恰反映出今天的教育问题。退一步说,就是取消中职分流,高等教育能够取消分流吗,进入社会能够让孩子们都去做同样的工作吗?
劳动教育不是为分流做准备,而是为所有孩子都能有出彩的机会,来做出的根本性的调整。每一个孩子,不管今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职业,都是有出息的,都有获得个人价值实现的机会,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教育观念。面向所有孩子,而不是盯着少数的孩子来培养,也就是教育的回归。
资源配套,劳动教育才能让学生开眼界
记者:怎么解决劳动教育的设施、师资问题?
熊丙奇:真正的劳动教育,是让学生能够见识各种领域的先进劳动技术,感受先进劳动生产力的教育。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劳动教育的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跟不上需求。
劳动教育要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就需要配套的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还有对它的课程质量评估。学校需要建立劳动教育实验室、劳动教育基地,还需要社会的劳动教育基地,组织专业的老师来进行授课,这样的劳动教育一定会让学生大开眼界。
如果有了这些设施,孩子对科技的理解,对生产养殖的理解,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将是多大程度的改变?这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这也是困难的地方,要有多少投入,建立多少先进的设备,开发多少场地,还要有专业的老师来指导。
至于师资,现在也很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是对学校的老师进行劳动教育培训。第二个就是去社会聘请专业人员做兼职老师,比如工厂企业、现代农场、大学,都可以把相关人才聘请过来做兼职老师,这就需要整合这些资源,给我们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
另外,要推进劳动教育的改革,我们的评价就不能用考试评价,考试评价会异化——通过考试就结束了。
真正的劳动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要是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参加这个课的过程、表现,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现在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总想把所有东西都纳入中考、高考来解决问题,那又是一种应试思路。另外,我们对学校的办学评价,应该聚焦于学校是不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开启、开足、开好所有课程,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教育,而不是只关注教学的结果。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潘俊文 实习记者 周炜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