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93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高尔基
青年人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
请结合材料,以“青春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考生就材料中所提供的三句话,审题角度应围绕“青春的力量”的内涵和外延,谈论“是什么”,回答“概念意义”和表现范围,强调重要性;围绕“青春的力量”,谈论“为什么”,回答来源,强调时代性;围绕“青春的力量”,谈论“怎么办”,回答具体做法,强调行为方式。写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整体入手剖析,也可以侧重某一个方面进行表述。
从题目的具体内涵来看:要抓住具体的“青春的力量”,从“最积极最有生气”“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角度,扣住青年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来阐发;要从青年的时代使命出发,“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青年的成长要根据时代的需要,青年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青年要站在时代的潮头把握机遇,“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
侧重一个角度纵向深入思考,也应该从“具体内涵”作出分析,而不能信马由缰跳出命题要求的整体谈论范围。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有言:“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意思是努力探求才有所得益,身体力行才有所成就;《孟子》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前者提及“为”的意义,后者提及“为”的前提。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社会现实以及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选取儒家经典中的名句为材料命题,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指导学生关注奋进、努力、选择等话题。两则名言看似意旨冲突,实则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为”的多重意涵。“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强调积极行动的意义,鼓励人们努力探求,勤于实践。“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强调行为的选择性,有些事要干,有些事则舍弃不干,如此方能实现“有为”。综合把握两则名言的意旨,需要有辩证统一的思维,一方面承认积极作为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又要思考行为的前提及限制。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及事物,一定要有双会甄别、选择的眼睛,有些事情“不为”方能成就事业、人生等的“有为”,方能体现人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再者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应该学会选择、适度放弃,才能专心致志地学好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命题要求“结合社会现实及自身发展”去思考,提醒学生要有大局意识,将“小我”融入到大环境中去。立意:1.“有为”非“泛为”,君子有为,为之有道。2.“不为”非不作为,莫将舍弃当“躺平”。3.理想为帆,奋斗为桨。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
材料二: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运动员谷爱凌曾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价值观。材料一揭示的是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即人生目标和自身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于不断进取,突破自我的人生态度。两则材料貌似对立却有机统一。其一在于,当代青年选择做刘姥姥还是谷爱凌?其二在于,既要自知,准确定位人生;又要脚踏实地,不断突破自我。题目中的刘姥姥和谷爱凌分别是考生熟悉的文学作品形象和奥运冠军,考生有话可说,便于开放写作。
【审题指导】
第一步,判断作文类型。材料一是经典文化作品中人物的话语,材料二是2022年冬奥会冠军获得者在微博上的话语。从类型上看这是一道传统文化+时事热点的组合类材料作文题。
第二步,解读材料。材料一是出身底层的刘姥姥告诫因“家里冬事未办”而吃酒闲寻气恼的女婿的话,“守多大碗,吃多大饭”,劝诫女婿要认清自己的境况和身份地位。这里的“守多大碗,吃多大饭”指的是要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认清自己,有自知之明。如果达不到他人的水平,也不好高骛远,不自怨自艾,不自暴自弃,盲目伪装、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材料二是2022年冬奥会冠军获得者谷爱凌发在微博上的话,关键词是“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指的是要打破自我的局限性以让自己获得完善、提升。
第三步,关注提示语。材料提示语是“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提示我们必须综合理解两则材料的含义,而不能抛开一则材料只去谈另一则材料。综合材料,可以明确“守与破”是本次作文的核心思辨主题,具体分为人应该在“认清自我,有自知之明”之下去“突破自我”,在脚踏实地的前提上突破自我,在知限的范围内不断突破自我;或者辩证的看待与“认清自己”“突破自己”的关系:“认清自己”是“突破个人界限”的前提基础;敢于突破个人界限,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身份、经历、现实,能够产生共鸣。“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更适合写记叙文、小小说,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更适合写议论文,但不可文体不清。
第四步,列出导图框架。写作时,考虑好使用什么结构的文章,正反面事例和名言等,最好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立意】
1.人生坐标要高远。
2.穷山距海,无远弗届。
3.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4.既要认清自我,又要突破自我。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些成功往往是一次勇敢地放弃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试题要求“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材料的内容指材料的“表现”,所谓“表现”,简单说,就是指被关注对象的外在显现的状况。材料的寓意指材料的“表现性”,所谓“表现性”,就是事物的“表现”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题第一步理清漫画中事物的表现,第二步分析事物表现的表现性。而搞清漫画中事物的表现性,则是应试文写作的立意根据。
我们先看漫画中事物之“表现”,漫画一侧是一个鱼缸,另一侧是腾起波浪的水域——江、河、湖、海,能腾起浪的水域。鱼缸中一条鱼奋力跳出鱼缸,跳向阔大腾起波浪的水域。漫画下面是一行字——某些成功往往是一次勇敢的放弃。我们再追问漫画所载事物“表现”之“表现性”,鱼缸象征安逸舒适衣食无忧的生活,腾起大波大浪的江河湖海则象征大的挑战,鱼儿跳出鱼缸,跳入大海,则表示勇敢地放弃安逸生活,主动寻求生活的挑战。漫画下方的文字“某些成功往往是一次勇敢的放弃”,意思为勇敢的放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处在安逸之中的人,不放弃安逸的生活肯定不会成功,“某些”“常常”修饰语使表达更加严密,一次勇敢的放弃,不一定会成功,没有“勇敢的放弃”则一定不会成功。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曾讲过一个故事,两个挑重担的人相遇在南方农村狭窄的田埂上,谁都不愿意让路,这时候来了一个旁观者,自己跳到了水田里,对其中一位说,来,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一会儿,你侧身过去。
曾国藩总结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曾国藩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躬身入局。遇到问题不是置身事外、夸夸其谈,而是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文题解析】:材料以一个故事引入,谈论了一个旁观者遇到问题时应有的态度:躬身入局。材料中曾国藩强调“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意思是说做任何事,仅仅在局外呐喊议论是没有用的,必须要自己投身其中,才有可能成功。对于“躬身入局”的观点,我们可以行生开来,联想到“参与”、“行动”、“付出“等关键词。材料中用“不置身事外“清晰界定了本次立意的价值导向,“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而”解决问题”,则是考生要思考的重中之重。考生可以对旁观者在当下好围观的判断和思考,思考个人的、社会的、传统的诸多因素;可以号召引领当代青年积极投身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的精神定位。不空喊口号,言之有物,是写作本文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立意:
(1)不做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2)置身事外,不如躬身入局。
(3)躬身入局,做问题的终结者。
(4)切莫袖手旁观,不做“吃瓜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