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中国汽车文化 第39集(“威海先生”)

ta-role="original-title">

上海汽车汽配商厦(简称商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挺立在威海路350号,李培昇先生带领团队呕心沥血、含辛茹苦,一块砖一抔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天工作达15、16个小时以上甚至通宵达旦,最终赢得了社会、人民、业界的高度认可!作为上海市威海路汽车汽配街“中华第一街”的领军企业和核心企业,全楼五层均在红红火火经营的商厦,仅自1995年至2000年时间段,年销售额连续5年超亿元(是威海路一般企业的500倍),常驻客户500余人,高素质商厦职工78人(其中有十余位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博士生、硕士生),资产由起步的200万元上升至6000万元,再就业人数达到500余人,年人均创利25万元。商厦以龙头的姿态,迎接国内国外汽车、汽配贸易巨头抢滩进驻,在新闻界引起强烈震撼,《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商报》、《上海汽车报》等纷纷予以报道。

1997年,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总经理霍义光先生携领导班子,慕名拜访李培昇先生,并与李培昇先生彻夜长谈。霍义光先生在了解商厦背景、企业现状、企业文化、“汽车文化”等后非常激动,他认为商厦的服务理念是现代中国商品流通业的典范,李培昇先生的“汽车文化”理论研究是现代理论研究的楷模!霍义光先生脱口而说:“培昇您的理念太准确了,说得太好了,您是汽车汽配界的代表者,您是威海路的领航者,您就是一位‘威海先生’!”李培昇先生诚惶诚恐,连说“不敢当、不敢当”。1999年12月,霍义光先生再次来沪与李培昇先生面谈,特意向李培昇先生赠送《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并作签名留念。后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保育钧到威海路考察,李培昇先生整整2天全程陪同,保育钧离开威海路时翘起大拇指:“您,‘威海先生’名不虚传!”

商厦引领威海路汽车汽配街踏上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成为全国著名的汽车汽配集散地和上海十条“专业特色街”之首,上汽集团的“总部效应”更是促进威海路汽车汽配街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街”。这条“中华第一街”不仅为培育和开发中国汽车文化、上海汽车支柱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中国汽车、汽配市场的规范运作、文明经商等树立了优秀样板。“中华第一街”威海路汽车汽配街已形成具有海派特色的“汽车文化”,这是中国汽车文化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它浓缩了上海乃至中国汽车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历史,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乃至中国汽车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奋斗历程,使得商厦、威海路汽车汽配街成为中国汽车汽配市场发展的领航者之一。

1999年,威海路汽车汽配街被市政府正式命名为上海十条“专业特色街”之一。记得当时,受市长委托、代表市政府评定上海十条“专业特色街”的市商委主任蔡鸿生(后担任东方国际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在考察威海路、商厦时,曾这样说过:“没有高、广、深的‘汽车’二字,威海路不可能被评为上海十条‘专业特色街’之一;没有上海汽车汽配商厦,威海路汽配街不可能‘提升’为‘威海路汽车汽配街’。”

上海市威海路汽车汽配街从原不如虬江路、新闸路的一条仅长1公里层次极低的汽摩配件小街,一跃上升至年营业额高达200亿元(系南京东路年营业额8亿元的25倍),再就业人数十万余人(系南京东路职工8千人的13倍),税收居全市十条专业街之首(十条专业街条条辉煌,市民印象极深),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上海最著名的百年“中华(参数|图片)第一街”。

费孝通、成思危、李子彬、厉以宁、何光远、保育钧等众多高层领导、专家均对商厦的成功予以高度肯定。2008年,李培昇先生在与厉以宁先生、保育钧先生共同发起成立上海新沪商联合会时,厉以宁先生等齐声称呼李培昇先生为“威海先生”,于是“威海先生”名号进一步传开,商厦品牌大振!

“威海先生”李培昇无愧于中国·上海汽车汽配业领军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