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跟我吐槽:做VC太穷了

“没想到,VC薪水这么低。”

顾晓,985本科海外名校硕士的00后女生,年初通过内推进入北京一家名气不小的VC机构实习,120元一天,与她一起的还有两位清北本科的学霸。在打听到转正后的薪资也不过一万块出头时,她懵了。

在创投圈多年的徐舟已经见怪不怪:“金融民工罢了,我见过知名人民币基金投资分析师岗位开出5000元的月薪,甚至VP(副总裁)一个月也只拿到一万五。”金融圈历来流传着一条鄙视链对冲> PE/VC > 投行 > 咨询 > 商业银行> 保险公司 > 四大 ,能进入这个圈子的往往都是名校精英

从事着离钱最近的行业,但这里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光鲜。投资经理被认为是圈内最苦的底层群体,“求着创业者、FA,还要受合伙人的气,风里来雨里去,所谓奖金、Carry只不过大饼一张。”徐舟调侃道。

大多数在圈内埋头前行的人都深知一个残酷真相赚得百倍回报、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只属于塔尖零星的少数人。

我在VC实习,200元一天

打算去创业了

拿着200元一天的工资,VC实习生肖楠悄悄打起了退堂鼓。

这位95后学霸女生已经在上海一家美元基金实习了一年。从一开始纯做Paperwork到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一位全职投资人该有的节奏,她可以独当一面地沟通不同行业的创业者,积极自主地进行研究和投资导向的思考。

好奇心得到满足和充实之后的兴奋感和成就感,是VC行业最令肖楠着迷不已的地方,即便只拿着200元的实习薪水,依然自得其乐。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纯纯地用爱发电。“现在看,这份工作是我所能触及范围内,让我成长最为快速的。”基于工作期间的态度和表现,肖楠的VP老板也向她传达了给予她转正的意愿。

但进入2022年,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先是消费投资热度肉眼可见地冷却,肖楠原本跟着老板看新消费赛道,现在被安排梳理合成生物、农业科技等新赛道。

再是美国缩表、加息和俄乌冲突在内的主要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事件,叠加新一波疫情影响等诸多黑天鹅,国内VC/PE迎来了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时刻募资、投资金额均大幅下滑,投资案例数量下跌幅度超乎想象。

肖楠明显感知到了老板和同事们的迷茫,机构内部的节奏也骤然间慢了下来,“已经很久没有出手了”。这也直接影响了她的转正。背靠着经商的家族背景,肖楠已经有了下一步打算去创业。

“未来我可能会先投身于创业,说白了就是先赚点钱,因为当VC投资人实在是太穷了。”同时在她看来,创业也是与VC/PE圈子保持关联度的一种方式,“我会把投资当成我前半生的事业,不管以后是以什么样的身份,我都会持续关注这个市场,这是一个很确定的东西。”肖楠坚定地说。

王晨也结束了深圳某知名VC机构的实习,收拾行李回到老家郑州启动了柠檬茶饮的创业。就读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00后王晨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尝试过几个方向的创业项目,虽然都未能成功,但创业的种子已经在他心里埋下。

2021年上半年,他开始向投消费的VC投简历,经师兄内推进入北京一家规模数百亿的顶级PE实习,负责尽调当时遭VC/PE哄抢的某餐饮面馆A轮融资,拿着25元一小时的薪资干了几个月。

项目结束后,他来到深圳,入职了目前偏消费的投资机构,从跨境出海到消费科技等各个赛道都捋了一遍,“当时自己还挺努力的,机构的同事也非常愿意教我,学到了很多,积累了很多投资圈人脉。”

但唯独一点,薪水的确没有想象中那么诱人。”王晨刻意强调了一下。在他印象中,VC都是管着数十亿、百亿资金,每一笔出手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但没想到投资一线员工薪资还不如大厂,反差极大。

VC圈最诱人神话

从业6年,我还没有见过Carry

做VC挣大钱的滤镜渐渐被打碎。

我们从VC投资人的收入来看,他们的薪水构成多以基础工资+绩效奖金+Carry+其他(项退出奖、募资奖等)组合而来。

清科研究中心曾在去年发布了《2020年VC/PE机构薪酬与运营机制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VC/PE机构里各职级中等工资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5万元(分析师/研究员)、2万元(投资经理)、3万元(投资总监)和5万元(合伙人及以上)。

也就是说,大多数投资经理拿着2万元一个月的工资,且这样的薪资水平在业内并不算太低。他们将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寄托在Carry上,这也是促使一批年轻人前赴后继涌入VC圈的最诱人武器。

所谓Carry,指的是当基金投资的公司退出清算时,如果有收益,这个收益的20-25%会分给基金管理公司,这部分钱叫Carry,剩余的则归LP所有。

这些年,关于Carry的传说不绝于耳。最轰动的莫过于2017年北京一家数百亿规模PE引发的一场狂欢。那年元旦,该机构“67人分享1.76亿奖金”的消息震撼VC/PE圈,其中获得500万元以上有10人,最高奖金达3192万元。拼多多2018年上市后,早期投资方高榕资本项目组“每人分红相于当深圳一套房”的传闻也一度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

Carry,无疑是很多人进入VC行业的动力之一。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执行层面,投资经理、副总裁和总监们发现,Carry就好比镜花水月,只听说过,没见过。从事一级市场多年的刘潜吐槽:“快6年了,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没拿过Carry,从来没见过这种奖金长啥样。

那么Carry去哪儿了呢?清科研究报告曾披露,对于合伙人来说,项目分成收益普遍达到其收入结构60%左右,而对于大部分投资经理来说,项目退出收益不到其收入结构的10%。

一位来自深圳的投资人透露,他全年现金收入约为30万,其中近20万来自固定薪酬和日常福利,收益分红的并不多。“VC合伙人才是最大受益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投资经理罢了。尤其是美元基金,尽管给投资经理的起薪很高,但很少会向这类员工分享Carry。”

另外,由于大部分GP投资的项目还未实现完全退出,投资人们就已经跳槽好几轮了,大家都心照不宣Carry就像画饼。一位因投资明星项目而获得晋升的本土PE机构合伙人略为无奈地表示,“理论上我已经身价几千万了,那家公司都已经上市了。但实际要说真的拿到,还得等我们基金完全退出,我不能先走。”

“当年入行的时候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基本工资,而是真的挖到明星项目之后,通过公司奖金分成一把财富自由。”刘潜感叹,从现实来看,能够等到这一天的投资人很少很少。

面对着激烈的人才争抢,以深创投、达晨等为首的人民币基金在内部越来越强调Carry。千乘资本创始人熊伟曾透露,内部有个项目如果退出顺利,3个投资经理组成的项目组,有望至少拿到上千个月薪的Carry。

VC还是一份好工作吗?

时间会奖励那些沉淀下来的人

时至毕业季,一大批大学生将走出校园,进入职场。

据统计,2022年共有1076万大学生即将毕业,无论是毕业生总人数还是增长幅度都创造了历史。这也意味着毕业生们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竞争,也因此被网友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

那么,VC还是一份值得进入的好工作吗?

记起有一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台下一位观众问巴菲特:“如果你现在是一个23岁的年轻人,你将进入哪一个非科技行业?”巴菲特回答:“我还是会进入投资领域(VC),因为通过阅读等积累,做投资能学到很多企业经济本质的知识。”

但我们访问了不少VC机构老大发现,他们更倾向于招聘有投资经验和具备成功案例的圈内人士,职场经验为空白的毕业生进入顶尖VC/PE机构的概率并不大,“你的第一份职业最好不要是投资,去其他行业锻炼锻炼再来会更顺。”

“投资经理岗位的天花板是很低的,即使给你一个合伙人的身份,没有从业经验也是名不副实的,我不认可年轻人第一份职业是做股权投资,这应该是一个中年人的职业,对年轻人来说,这有可能是职业生涯的坟墓。”元和资本管理合伙人张镝飞曾这样说。

对此,一位资深创投人士分析道,一方面,从人生阅历来看,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是应届生第一次深入接触社会,此时很多年轻人正确的三观尚未养成,而做投资除了看项目,更多的是识人判物,应届生很可能阅历和磨练不足。而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他们也往往不具备对某个具体行业沉淀深刻的认知,

更重要的是,投资是一个容易“飘”和浮躁的行业,这在于这项工作每天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成功人士,同时投资成果短期内难以产生,这就是矛盾的地方,大多数人容易缺乏耐心。于年轻的应届生而言,很多人更多的是因为看重财富和成功才进来,未必会有足够的耐心打好基础。

而当VC/PE集体涌入新能源、新造车、芯片半导体等硬科技和前沿科技赛道后,金融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们发现,他们的简历从一开始就被卡在了大门前。一位服务于投资机构的猎头朋友也告诉我:“纯商科背景的候选人已经不吃香了,现在VC/PE更喜欢产业里走出来的人。”

一旦入门,VC又是一个可以终身从事、终身学习的行业,它赋予了一批优秀的人无限可能,但同时也是一个最没有安全感和固定模式的行业,需要恒久的勇气、激情和勤奋,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如履薄冰。

正如一位本土创投大佬所总结:“每一个努力过的人都不会被辜负”,投资人一定要目光长远,不能只计较于短期回报,而应把精力专注于自上而下的行业研究,比别人看得更深更远,帮助基金投出好项目,获得超额回报。

今年以来,VC/PE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低谷,身边不少投资人朋友开始萌生了转行的念头。一位知名机构创始合伙人感慨,VC是一个周期性极强的行业,正如2016年大家还喊着资本寒冬,2018年却开始收获IPO盛宴,做投资需要适当屏蔽噪音。

如果没有一颗忍受寂寞的心,那可能真的要考虑转行了。”他淡淡补充了一句。

*文中顾晓、徐舟、肖楠、王晨、刘潜为化名